《摸鱼儿 其八 甲午送春》
时间: 2025-01-26 02:4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其八 甲午送春
作者: 刘辰翁〔宋代〕
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
清羸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
春怜我。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
已无可奈。但愁满清漳,君归何处,无泪与君堕。
春去也,尚欲留春可可。
问公一醉能颇。
钟情剩有词千首,待写大招招些。
休阿那。阿那看荒荒得似江南么。
老夫婆娑。问篱下闲花,残红有在,容我更簪朵。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晴天并不多,海棠花也如此虚空地度过。
我清瘦的身影想要与花一同做梦,不像那蝴蝶深深地栖息。
春天怜爱我,我又自怜她却不见我的身影。
已无奈何,只能满怀愁苦,清漳水边,君归何处,泪水与君无缘。
春天已经离去,我仍希望能留住这春光。
问你一醉能否畅快?
对这份痴情,还有千首词待写。
别再说了,难道你看这荒凉得像江南吗?
我已年迈,问篱下的闲花,残红依旧,容我再簪一朵。
注释:
- 海棠:指海棠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清羸:形容清瘦的样子,表达诗人的寂寞与憔悴。
- 侬:指我,诗人用以自称。
- 赓和:意为对和,指诗词的互相应和,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思念。
- 清漳:即清澈的漳水,象征诗人的愁苦之地。
- 钟情:对某种事物深情厚意。
- 婆娑:形容舞动的样子,常用来形容老态的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创作背景:
《摸鱼儿 其八 甲午送春》创作于甲午年(1894年),正值春季的尾声,诗人用花与春天的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生活的感慨。开头提到“今年晴少”,以此引出春天的短暂,让人感受到春光似乎已不再。诗人以“海棠”作为象征,传达了春天的美丽与脆弱。接下来的句子中,“清羸欲与花同梦”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孤独,清瘦的身体与花儿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
“春怜我。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这里,春天似乎对诗人心存怜悯,但诗人却因孤寂而感到无奈,表现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无能为力。最后几句,诗人借问花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留恋以及对生活的无奈。这种情感在“钟情剩有词千首”中达到高潮,表明即使生活再苦,也依然要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眷恋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情感孤独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
表达今年春天晴天的少,海棠花因此显得无比寂寞。 -
清羸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
诗人希望与花一同入梦,显现出他清瘦的身体与花的繁盛形成对比,而与蝴蝶的栖息相比,更显孤独。 -
春怜我。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
春天对我充满怜爱,但我又因未能见到朋友而感到孤独。 -
已无可奈。但愁满清漳,君归何处,无泪与君堕。
无奈的心情充斥着清漳水边,思念的情感使得泪水无归处。 -
春去也,尚欲留春可可。
春天已经离去,但内心仍希望留住春光。 -
问公一醉能颇。
询问朋友是否能借酒消愁。 -
钟情剩有词千首,待写大招招些。
对于依然钟情的事物,仍有千首词未写,表达诗人的情感积累。 -
休阿那。阿那看荒荒得似江南么。
询问朋友是否觉得这里的荒凉像江南,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怀念。 -
老夫婆娑。问篱下闲花,残红有在,容我更簪朵。
诗人虽已年老,却仍愿意装点自己,借残花之美来寻求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温柔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春光的依赖与眷恋。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怜悯的情感,体现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与花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情感的思念与孤独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蝶:象征自由与生机,但与诗人相比,诗人却感到无奈与孤独。
- 清漳:象征着诗人的愁苦与思念。
- 闲花:象征着余生的美好与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希望与哪种花共同入梦?
A) 桃花
B) 海棠
C) 菊花
D) 玫瑰 -
填空题: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水是__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B) 海棠
- 清漳
- A)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清照与刘辰翁在春天主题上的描写,前者更多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感伤,而后者则深陷于孤独与无奈之中。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