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塞》

时间: 2025-01-10 23:04:36

边草荒无路,星河秋夜明。

卷旗遮虏塞,歇马受降城。

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将军功示厌,士卒不须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边草荒无路,星河秋夜明。
卷旗遮虏塞,歇马受降城。
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将军功示厌,士卒不须生。

白话文翻译:

边疆的草地荒芜,没有通行的道路,星空下银河闪烁,夜晚显得格外明亮。卷起战旗遮住敌人的塞口,停下马匹在降城接受投降。霜重得让征战的衣服显得单薄,风高得让战鼓声更为响亮。将军的功勋已经让人厌倦,士兵们已经不再需要生存。

注释:

  • 边草:指边境的草地,荒凉无路。
  • 星河:银河,指夜空中的星光。
  • 卷旗:卷起战旗,表示准备作战或抵御敌人。
  • 虏塞:敌人的防线。
  • 歇马:停下马匹。
  • 降城:投降的城池。
  • 霜重:霜冻很重,形容天气寒冷。
  • 征衣:征战的衣服。
  • 将军功示厌:将军的功劳已经让人感到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创作背景:诗作的背景可能与当时北方边境的动荡局势有关,尤其是在对抗辽国等外敌的战争中,反映了士兵和将领在征战中的疲惫与无奈,以及对战争功勋的冷漠态度。

诗歌鉴赏:

《山塞》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战斗的艰辛。诗中通过描写夜空的明亮与边草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士兵的孤独感。同时,诗人在卷旗、歇马的描写中,传达出一种紧张的战争氛围,士兵们在风高战鼓的激励下,依然感受到深刻的疲惫与无奈。诗的最后两句,突显了将军功绩的厌倦与士卒对生存的渴望,使整首诗富有反思的意味,表达了对战争的质疑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人在激烈的战争中,展现了士兵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将战场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草荒无路:描绘出边疆的荒凉与无路可走,预示着战争的艰辛。
  2. 星河秋夜明:在夜空明亮的映衬下,带来一种孤独的美感。
  3. 卷旗遮虏塞:战斗的紧迫感,卷起战旗准备迎敌。
  4. 歇马受降城:停下功劳,接受投降,暗示战争的结束与士兵内心的复杂。
  5. 霜重征衣薄:冬天的寒冷使得士兵感到寒冷与疲惫。
  6. 风高战鼓鸣:战争的氛围依然紧张,战鼓声声,激励着士兵。
  7. 将军功示厌:对将军的功勋产生厌倦,士兵们对战争的疲惫感愈加明显。
  8. 士卒不须生:表达士兵内心对生存的无奈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卷旗遮虏塞,歇马受降城”,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霜重”、“风高”等意象,渲染出战争的寒冷和紧张的气氛。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战争的艰辛与士兵的无奈,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边草:象征着战争带来的荒芜与凋零。
  • 星河:代表着战争中的孤独与希望。
  • 霜重:暗示着战争中的艰难与寒冷。
  • 战鼓:象征着战争的紧迫感与士兵的斗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卷旗遮虏塞”中的“卷旗”指的是什么?
    A. 打开旗帜
    B. 收起旗帜
    C. 挂上旗帜
    D. 烧掉旗帜

  2. 诗中“霜重征衣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战士的勇敢
    B. 战士的疲惫与寒冷
    C. 战士的喜悦
    D. 战士的自豪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 《山塞》与《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山塞》侧重于战争的紧张和士兵的无奈,而《静夜思》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司马光《资治通鉴》相关研究资料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