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陪遛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
时间: 2025-01-11 02:1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岁待佳节,无如阴霭何。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未免银红进,空闻玉漏过。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岁月中期待佳节的到来,却不想阴霭笼罩着天际。果然,及时的细雨足够了,何必再依赖明亮的月光呢?未免让人感到失望,空听到玉漏滴水的声音。庾公的情怀不浅,长久以来都在此驻足鸣珂。
注释
- 佳节:指传统节日,这里特指中秋节。
- 阴霭:指阴云、雾霭,天气阴沉。
- 时雨:及时的雨,指的是适时的降雨。
- 月华:月光,指的是月亮的光辉。
- 银红:形容月光的亮丽。
- 玉漏:指漏水的声音,常用来形容时光的流逝。
- 庾公:指庾信,汉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与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强调历史教训与实用主义,在文学上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之夜,正值阴雨天气,诗人因久未见月而感到失落。诗中流露出对佳节的期待与自然天气的无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节日氛围的渴望。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写中秋节的传统意象与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佳节的期待与失落之情。开篇以“经岁待佳节”引入,直观地表现出对节日的渴望,而“无如阴霭何”则流露出失望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来表达细雨的及时,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与节日心情的对比。此处“安用月华多”似乎在质疑月光的意义,暗示在阴雨天,月亮的光辉也无济于事。结尾“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引入庾信的典故,强调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情怀依旧深厚,表现出对艺术与文学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节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经岁待佳节:经过漫长岁月的期待,暗示作者对节日的渴望。
- 无如阴霭何:无奈的语气,表达对天气变化的失望。
- 果然时雨足:及时的细雨来临,暗示自然的恩赐。
- 安用月华多:质疑月光的价值,强调细雨的意义。
- 未免银红进:表达对明月的渴望与失落。
- 空闻玉漏过:听到漏水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庾公兴不浅:提及庾信,表达对艺术与情感的执着。
- 久为驻鸣珂:长久以来沉浸在这样的情感中,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时雨足”和“月华多”,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如“玉漏”,暗示时间的流逝。
- 象征:月光与细雨象征着希望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节的期待与自然环境带来的失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节:象征团圆与美好。
- 阴霭:象征阻碍与失落。
- 时雨:象征自然的恩赐与希望。
- 月华:象征理想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端午节
- C. 中秋节
- D. 元宵节
-
“安用月华多”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月亮的赞美
- B. 对月亮的失望
- C. 对雨的感激
- D. 对节日的期盼
-
庾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庾信
- D. 白居易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司马光:李白在月夜中表达孤独与沉思,而司马光则在阴雨中思念佳节,二者都通过月亮表达情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宋代诗人评传》
- 《古典诗歌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