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横吹曲辞·长安道
作者:沈佺期 〔唐代〕
秦地平如掌,层城入云汉。
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槐开复合,红尘聚还散。
日晚斗鸡还,经过狭斜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秦地平坦如手掌,层叠的城楼高入云端。
春天的楼阁映衬着九条街道,车马在千家万户门前穿梭。
绿槐花开又合,红尘中人聚人散。
傍晚时分,斗鸡的声音仍在,经过狭窄的街道时,斜视一眼。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地:指的是今陕西一带,古代秦国的地方。
- 层城:形容城楼、建筑重重叠叠。
- 云汉:指天空,形容建筑高耸入云。
- 九衢:古代城市的街道,特指长安城的主要街道。
- 绿槐:指的是槐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红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繁华。
- 斗鸡:指一种民间游戏,傍晚时分常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了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代表了繁华与盛世。诗人通过对长安的描绘,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观察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字景仁,号青山,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10年,卒年不详。其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绘山水景物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盛唐时期,长安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华的都市生活成为诗人关注的焦点,反映了社会的兴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诗歌鉴赏
《横吹曲辞·长安道》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与生机。首联“秦地平如掌,层城入云汉”将长安的地理特点和建筑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突显了城市的宏伟与气势。接下来的“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则描绘了春日的长安,热闹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极具生活气息,展现了唐代长安的繁华景象。
“绿槐开复合,红尘聚还散”两句,运用绿槐象征春天的生机,同时也隐喻着人世间的聚散无常,似乎在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一句“日晚斗鸡还,经过狭斜看”则点出傍晚时分的生活情景,结合斗鸡这一民间活动,传递出一种悠闲与平淡的生活气息,体现了长安人民的日常生活。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地平如掌:形容秦地平坦,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
- 层城入云汉:描绘了高耸的城楼,仿佛直入云霄,表现出城市的壮丽。
- 楼阁九衢春:春天的长安,楼阁与街道交相辉映,氛围生动。
- 车马千门旦:早晨时分,车马穿行在千家万户之前,展现出繁忙的景象。
- 绿槐开复合:春天绿槐花开,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 红尘聚还散:人们在世俗的纷扰中聚集又散去,表现出生活的无常。
- 日晚斗鸡还:傍晚时分,斗鸡活动仍在继续,展现出日常的闲适。
- 经过狭斜看:经过狭窄的街道时,诗人侧目一瞥,增添了一种亲切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秦地平如掌”,通过比喻让人感受到地形的平坦。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较多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绿槐和红尘分别象征了生命和世俗,体现了人生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繁华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淡然,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地:象征着古老的文化与历史。
- 层城:象征着城市的繁华与壮丽。
- 绿槐:象征春天的生机,生命的希望。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的纷扰与复杂。
- 斗鸡:象征着民间生活的乐趣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秦地平如掌”形容的是哪个地区?
A. 长安
B. 秦国
C. 河南
D. 四川 -
“绿槐开复合”中的“复合”指的是什么?
A. 植物凋零
B. 花开花落
C. 人聚人散
D. 绿意盎然 -
诗中描述的时间是何时?
A. 清晨
B. 正午
C. 傍晚
D. 午夜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和人生的感悟。
- 杜甫《春望》:反映了安史之乱后长安的沧桑与变化。
诗词对比:
《横吹曲辞·长安道》与《登鹳雀楼》都描绘了壮丽的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城市生活的热闹与细腻,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眷恋和人生的哲思。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内容涵盖了《横吹曲辞·长安道》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帮助您深入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