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州南城楼寄远》
时间: 2024-09-19 21:2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
作者:沈佺期 〔唐代〕
层城起丽谯,凭览出重霄。
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
四荣摩鹳鹤,百拱厉风飙。
北际燕王馆,东连秦帝桥。
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
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
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谣。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耸的城楼上,华丽的城墙直入云霄;站在这里远望,仿佛可以看到无边的天空。这个地方有着众多的美丽景色,天空中显得格外的空旷寂静。四周的荣华景象仿佛在与飞翔的鹳鹤相映成趣,百拱的山峦在狂风中摇曳。北边可以看到燕王的宫馆,东边则连着秦帝的桥梁。阳光洒满了七个郡,春天的色彩在两条河的远处延展。俯瞰这片并非我所生长的土地,心中感到些许的迷惘与喧嚣。离家在外,想要寄赠一首诗,春草便成了我寄情的载体。
注释:
- 层城:指高耸的城楼。
- 丽谯:华丽的城墙。
- 凭览:凭借高处俯瞰。
- 形胜:形态与胜景,指美景。
- 摩鹳鹤:与鹳鹤相互映衬。
- 厉风飙:猛烈的风暴。
- 燕王馆:指燕国的王宫。
- 秦帝桥:指秦朝的桥梁。
- 晴光:晴朗的光辉。
- 傲睨:俯视、傲然地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佺期,字子期,号青丘,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他的诗风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沈佺期离家在外的时刻,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在唐代,士人常常通过游览名胜古迹来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以其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土的思念。诗歌开头通过描写高耸的城楼和华丽的城墙,营造出一种壮观的景象,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广阔的空间。接着,诗人以“中天宛寂寥”来表达那种空灵的意境,展现出内心的孤寂。
诗中“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生动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让人置身其中。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尤其“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两句,表达了他对异地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最后,诗人用“春草寄长谣”这一意象,巧妙地将思乡之情寄托于自然中,体现了古人常用自然物象表达情感的传统,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层城起丽谯:高耸的城楼与美丽的城墙。
- 凭览出重霄:从高处眺望,似乎可以看到更高的云霄。
- 兹地多形胜:这个地方有很多美丽的景色。
- 中天宛寂寥:中天显得空旷而寂静。
- 四荣摩鹳鹤:四周的美景与飞翔的鹳鹤相互辉映。
- 百拱厉风飙:山峦在猛烈的风中摇曳。
- 北际燕王馆:北方是燕王的宫殿。
- 东连秦帝桥:东边连接着秦朝的桥梁。
- 晴光七郡满:阳光照耀着七个郡。
- 春色两河遥:春天的色彩在远处的两条河上流淌。
- 傲睨非吾土:俯视这片并非我生长的土地。
- 踌躇适远嚣:犹豫在远处的喧嚣中。
- 离居欲有赠:离家在外,想要寄赠。
- 春草寄长谣:用春草来寄托我的长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如“春草寄长谣”。
- 对仗:如“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拟人:使自然景物充满生机,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仿佛在无尽的春色与美景中,流露出一种局外人的孤寂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城: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理想境地。
- 鹳鹤:象征着自由与高洁。
- 晴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春草:象征着生命与生机。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际燕王馆”指的是什么? A. 燕国的王宫
B. 秦朝的桥梁
C. 汉朝的宫殿
D. 唐朝的寺庙 -
诗人用什么来寄托他的思乡情感? A. 春风
B. 春草
C. 春雨
D. 春花 -
诗中“晴光七郡满”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黑暗
B. 寂静
C. 光明与希望
D. 暴风雨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沈佺期的《登瀛州南城楼寄远》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后者则通过送别的场景强化亲友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