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

时间: 2025-01-11 06:07:56

子云推辨博,公理擅词雄。

始自尚书省,旋闻给事中。

言从温室秘,籍向琐闱通。

顾我叨郎署,惭无草奏功。

分曹八舍断,解袂五时空。

宿昔陪馀论,平生赖击蒙。

神仙应东掖,云雾限南宫。

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
沈佺期 〔唐代〕
子云推辨博,公理擅词雄。
始自尚书省,旋闻给事中。
言从温室秘,籍向琐闱通。
顾我叨郎署,惭无草奏功。
分曹八舍断,解袂五时空。
宿昔陪馀论,平生赖击蒙。
神仙应东掖,云雾限南宫。
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杨给事的赠诗回应和对自身在官场中经历的感慨。
第一句提到子云(指子贡)推论广博,公理的辩论才华出众。
接着说自己开始在尚书省任职,后来得知杨给事已成为给事中。
他的话语来自温室的秘密,籍贯出身于琐细的宫廷。
我在郎署(官署)中默默无闻,惭愧没有能够写出奏折的才华。
分曹八舍的职务划分,解手的时光仿佛在五个时辰之间流逝。
往昔同他讨论过的事情,平生的成就全靠偶然的机遇。
神仙的踪迹应该在东边的掖门,云雾只限于南宫。
忽然获得琼瑶的赠送,我在兰渚边长歌而唱。

注释:

  • 子云:指子贡,孔子的弟子,以聪慧和辩才著称。
  • 公理:指公正的道理。
  • 尚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负责文书和政务。
  • 给事中:古代宫廷官员,负责向皇帝上奏文书。
  • 郎署:指某些官员的职务或工作场所。
  • 分曹:分工、划分职责。
  • 八舍:古代官吏的分组。
  • 琼瑶:美玉或美好的事物,这里指赠送的礼物。
  • 兰渚风:指兰花生长的水边,寓意清雅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佺期,字景期,号澄江,唐代诗人,以五言诗和乐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尤其擅长写咏怀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反映了沈佺期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无所作为的惆怅心情。诗中提到的杨给事,很可能是当时社会中的某位知名人士,沈佺期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敬仰和自身的谦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整体上体现了唐代诗人的典雅与深刻,沈佺期通过对话与自省的方式,展示了他对朋友的欣赏与对自我境遇的反思。整首诗以“子云推辨博”开篇,展现了对才华横溢的朋友的赞美,而后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流露出一丝羞愧与无奈。

诗中各个意象的运用,表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神仙应东掖,云雾限南宫”,不仅描绘了古代神秘的宫廷环境,还暗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同时,提到的“忽枉琼瑶赠”也可以看作是对友人赠送的感激之情,显示出人与人之间情谊的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子云推辨博,公理擅词雄。”:称赞杨给事的才华,反衬自己无能。
    • “始自尚书省,旋闻给事中。”:回忆自己的官职经历,表明对朋友的追随与敬仰。
    • “言从温室秘,籍向琐闱通。”:暗指与权贵的交往,表明诗人对权力中心的向往。
    • “顾我叨郎署,惭无草奏功。”:自谦,认为自己没有成就。
    • “分曹八舍断,解袂五时空。”:描绘官场的复杂与无奈。
    • “宿昔陪馀论,平生赖击蒙。”:回忆与朋友的交流,强调情谊的珍贵。
    • “神仙应东掖,云雾限南宫。”: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表达对友人赠礼的感慨,寓意友情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神仙应东掖,云雾限南宫”,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比喻:将友谊比作琼瑶,象征珍贵与美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和对自身无能的反思,展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子云:象征智慧与才华。
  • 尚书省:代表官场与政治。
  • 琼瑶:象征美好的友情与恩赐。
  • 兰渚:象征清雅与高洁的生活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云推辨博”中“子云”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子贡
    • C. 孟子
    • D. 庄子
  2. 诗中“惭无草奏功”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羡慕
    • C. 羞愧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琼瑶”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权力
    • D. 名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李白
  • 《送友人》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沈佺期的《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与李白的《赠友人》都表现了对友人的赞美与依恋,但沈佺期在表达自我惭愧的情感上更加细腻,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情与壮志。沈佺期的语言更为婉约,李白则常以奔放的气势著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