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时间: 2025-01-11 02:46: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作者: 沈佺期 〔唐代〕
金舆旦下绿云衢,
彩殿晴临碧涧隅。
溪水泠泠杂行漏,
山烟片片绕香炉。
仙人六膳调神鼎,
玉女三浆捧帝壶。
自惜汾阳纇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阳光下,金色的车子驶过绿色的云路,
彩色的宫殿在晴朗的天气中临近碧绿的山涧。
溪水潺潺,像细细的漏水声,
山间的烟雾缭绕,环绕在香炉周围。
仙人烹制六道美食于神仙鼎中,
玉女捧着三杯美酒,向天帝敬献。
我珍惜汾阳的悠然驾游,
却不如在太室山上观赏这幅真实的山水画。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舆:金色的车子,指华贵的车辇。
- 云衢:云间的道路,形容美丽的环境。
- 彩殿:华丽的宫殿。
- 泠泠:清澈而细微的声音。
- 杂行漏:细小的水流声。
- 神鼎:神仙用的鼎,象征美食。
- 三浆:三种美酒,古代供奉天帝的饮品。
- 汾阳:地名,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
- 太室:太室山,古代名山,寓意高远。
典故解析:
- 六膳:传说中仙人享用的美食,象征高雅的生活。
- 玉女:指天宫的女神,常用于传说中负责送酒的角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廷秀,号东皋,盛名于中唐诗坛,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宴会的场合,诗人在嵩山的美丽景色中,感受到自然的恬静与神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高尚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繁华的淡然。
诗歌鉴赏:
沈佺期的《嵩山石淙侍宴应制》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瑰丽的晨景,金舆在绿云间穿行,彩殿在碧水畔伫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溪水的潺潺声与山烟的缭绕,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诗中关于仙人和玉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追求。尤其是“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高雅品味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自惜汾阳纇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结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他在享受美好宴会的同时,也意识到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珍惜,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舆旦下绿云衢:描绘了清晨金色的车辇在绿色云路上驶过的场景,体现出华美与自然的结合。
- 彩殿晴临碧涧隅:色彩斑斓的宫殿在晴朗的天气中矗立于碧绿的山涧旁,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环境。
- 溪水泠泠杂行漏:溪水声如细小的漏水声,给人以清新悦耳的感受。
- 山烟片片绕香炉:山间的烟雾环绕在香炉周围,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仙人六膳调神鼎:仙人准备六道美食,象征着高雅与奢华的生活。
- 玉女三浆捧帝壶:玉女捧着美酒,向天帝敬献,展示了对神圣的敬仰。
- 自惜汾阳纇道驾:对悠然自得的生活感到珍惜。
- 无如太室览真图:在太室山上观看自然景色,感受到真实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生活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理想境界。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高尚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舆:象征华贵与尊崇。
- 彩殿:象征美好与富丽。
- 溪水:象征自然的清澈与灵动。
- 仙人、玉女:象征理想生活与超凡脱俗的追求。
- 太室:象征自然的真实与美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舆”指的是:
A. 普通的车子
B. 华贵的车辇
C. 农用车 -
诗中“仙人六膳调神鼎”中的“六膳”象征什么?
A. 普通的食物
B. 高雅的美食
C. 不健康的饮食 -
“自惜汾阳纇道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不满
B. 对悠闲生活的珍惜
C. 对尘世的厌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通过描写山水与日出,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沈佺期的自然美感相呼应。
- 《山中问答》:王维的作品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共通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解读》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全面理解《嵩山石淙侍宴应制》的艺术魅力及其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