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齐河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烛暗人初寂,寒生夜向深。
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
稍作他方计,初回万里心。
还家只有梦,更著晓寒侵。
白话文翻译:
在烛光微弱的夜晚,人们刚刚沉寂下来,寒意越来越深。潜伏在水中的鱼聚集在沙石洞里,坠落的鸟儿滑过结霜的树林。我稍微盘算着别的地方的事情,但心里依旧挂念着万里之外的故乡。回到家中,唯有梦境相伴,更添清晨的寒意。
注释:
- 烛暗:蜡烛微弱的光亮。
- 人初寂:人们刚刚安静下来。
- 寒生:寒冷的气息渐渐升起。
- 潜鱼:潜伏的鱼,暗示夜深水静。
- 聚沙窟:聚集在沙石的洞穴中。
- 坠鸟:掉落的鸟,暗示自然界的静谧。
- 稍作他方计:稍微考虑其他地方的事情。
- 初回万里心:心中回想起遥远的故乡。
- 还家只有梦:回家的路上,只有梦境相伴。
- 更著晓寒侵:更添了清晨的寒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子华,号石华),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生活在南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常常反映出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旅途之中,夜深人静时,感受到自然的寒意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在此时以夜色为背景,表达了他在寂静中思考人生的状态,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宿齐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夜景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以“烛暗人初寂”引入,烛光微弱,人们刚刚安静下来,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邃的夜晚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的自然画面,展现了夜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稍作他方计,初回万里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思考未来规划的同时,心中却始终萦绕着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还家只有梦,更著晓寒侵”则道出了一种无奈与渴望,表明尽管梦中有家,但现实中却被寒冷所侵扰,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失落。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烛暗人初寂:微弱的烛光下,人们刚刚安静下来,隐喻夜晚的到来和心灵的宁静。
- 寒生夜向深:夜幕降临,寒意渐生,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凉意。
- 潜鱼聚沙窟:水中的鱼在沙石洞中聚集,象征着自然的静谧。
- 坠鸟滑霜林:落下的鸟儿滑过霜冻的树林,描绘出清冷的自然景象。
- 稍作他方计:稍微考虑其他地方的事情,反映出诗人的思考。
- 初回万里心:心中回忆起遥远的故乡,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还家只有梦:回到家中,唯有梦境相伴,表达对故乡的渴望。
- 更著晓寒侵:更添清晨的寒意,强调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烛暗”比喻夜的深沉与孤独。
- 拟人:“坠鸟滑霜林”赋予鸟儿动作,增强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夜晚的寂静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个体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夜景与内心的情感,传达了孤独、思乡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光:象征孤独与温暖。
- 潜鱼:代表隐秘与静谧的生活。
- 坠鸟:象征失落与对自由的向往。
- 寒:代表孤独与凄凉的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烛暗人初寂”的含义是什么? A. 夜晚刚开始
B. 人们刚刚安静下来
C. 烛光明亮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无所谓
B. 渴望与思念
C. 忘却 -
“潜鱼聚沙窟”中的“潜鱼”象征什么? A. 游荡
B. 隐秘
C. 迷失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李白《夜泊牛津》:描绘夜晚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宿齐河》与《夜泊牛津》对比:
- 两首诗都是在夜晚写的,表现了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但《宿齐河》更着重于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夜泊牛津》则更多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人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陈师道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