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作》

时间: 2025-01-10 21:59:38

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

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

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
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
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庭的荒凉景象:大雁飞过盐泽,龙堆附近连着醋沟。孤零零的城池位于天的北边,远离人烟的地方,靠近海的西边。秋天的雪仍在下,春天的风白天和夜晚都不停息。可想而知,我已经四十岁,却依然没有封侯的荣华。

注释

  • 雁塞:指大雁栖息的地方,此处暗示北方的寒冷与荒凉。
  • 盐泽:盐田与沼泽的结合,象征着贫瘠的土地。
  • 龙堆: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
  • 醋沟:与龙堆相接,可能也指某种特定的地理特征。
  • 孤城:指地势偏远、孤立的城池。
  • 绝域:人迹罕至的地方。
  • 海西头:指向海的西边,强调偏远。
  • 秋雪春仍下:描绘了北庭气候的严酷。
  • 朝风夜不休:暗示自然界的变化持续不断。
  • 封侯:古代对功勋的奖励,象征着个人荣华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士兵的生活,表达对国家和个人荣誉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岑参任职北庭时,反映了他在偏远地区的生活感受以及对个人仕途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封侯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苍凉的边塞景象,展现了诗人置身于北方孤城、面临严酷气候的孤独感。诗的开头通过描绘大雁和盐泽、龙堆与醋沟的连接,营造出一幅荒凉的北疆画面,突显出地理环境的恶劣与人居的孤立。诗人在自然景象中寄托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尤其是“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一句,直接表达了他对个人成就的失落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用上,展现了冰雪与风的对比,体现了北方生态的严酷和诗人心境的沉重。诗人在孤城之上,面对自然的持续变化,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个人理想的无力。岑参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描绘了边塞的环境,还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塞通盐泽:雁群栖息在盐泽之上,展现出荒凉的景象。
  • 龙堆接醋沟:地名的结合,暗示着地理的偏僻与人迹罕至。
  • 孤城天北畔:孤独的城池位于天的北边,突显出孤独感。
  • 绝域海西头:强调居所的偏远与绝望。
  • 秋雪春仍下:描绘严酷气候的持续,暗喻生命的艰辛。
  • 朝风夜不休:自然界的变化不停,象征人生的无常。
  • 可知年四十:自我感慨,反映了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 犹自未封侯:表达对功名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感受。
  • 象征:秋雪与春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个人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通过边塞的艰苦生活映射出诗人对功名与荣华的渴望,表现了对人生理想的深思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迁徙与孤独。
  • 盐泽:象征贫瘠与荒凉。
  • 孤城:象征孤独与无奈。
  • 秋雪:象征严寒与艰辛。
  • 春风: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隔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城”位于哪里?
    A. 天南
    B. 天北
    C. 海东
    D. 海西

  2. “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失落
    C. 愤怒
    D. 无奈

  3. 诗中的“秋雪春仍下”意在表现什么?
    A. 四季的变化
    B. 气候的严酷
    C. 自然的美好
    D. 生命的消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 岑参的《北庭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景象,但岑参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有异,但都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