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侍御赴》

时间: 2025-01-10 22:33:15

羡他骢马郎,元日谒明光。

立处闻天语,朝回惹御香。

台寒柏树绿,江暖柳条黄。

惜别津亭暮,挥戈忆鲁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侍御赴
作者: 岑参 〔唐代〕

羡他骢马郎,元日谒明光。
立处闻天语,朝回惹御香。
台寒柏树绿,江暖柳条黄。
惜别津亭暮,挥戈忆鲁阳。

白话文翻译:

我羡慕那骑骢马的年轻人,元旦之日去拜访明光殿。
他站在那儿听到天上的音乐,早上回来时还带着侍女的香气。
台上的寒柏树依然苍翠,江边的柳条已经泛黄。
在津亭的黄昏时分我惜别,挥舞着刀剑怀念鲁阳。

注释:

字词注释:

  • 骢马:指一种优良的马,通常是指黑色或深色的马。
  • 明光:指明光殿,唐代的一个重要宫殿,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天语:指天上的音乐或神仙的声音。
  • 御香:指皇帝或高官的香气,这里暗示与高贵的人物相处。
  • 寒柏:柏树,象征常青,代表坚韧。
  • 柳条:柳树的枝条,春天时生机勃勃,象征生长与希望。
  • 津亭:指渡口的凉亭,常作为分别的地方。
  • 鲁阳:地名,表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明光殿”这一地名,暗示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和权力中心。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情的交融,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河南,后迁居于长安。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描写边疆的壮丽风光和士兵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岑参担任边塞官员期间,正值元旦,诗人通过描绘他对友人的羡慕和惜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孤独生涯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羡慕与自身的孤独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开头两句展现了对友人的赞美与羡慕,描绘了友人在新年时的美好形象,暗含着对高官厚禄的向往。接着“立处闻天语,朝回惹御香”两句,生动描绘了友人与高贵生活的接触,似乎在说明他已步入高层社会。

而后两句的自然景象描写,寒柏和柳条的对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最后的惜别与回忆则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使得整首诗在欢愉中透出一丝哀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羡他骢马郎:表达了对骑马青年(友人)的羡慕。
  2. 元日谒明光:友人在元旦时去拜访重要的宫殿,显示其地位。
  3. 立处闻天语:描绘友人置身于高大上的环境中。
  4. 朝回惹御香:友人归来时的香气暗示了与高贵生活的接触。
  5. 台寒柏树绿:自然景物的描写,突出生命的坚韧。
  6. 江暖柳条黄:温暖的江水与黄柳形成对比,传达时间的流逝。
  7. 惜别津亭暮:在渡口的黄昏时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8. 挥戈忆鲁阳:用挥戈的动作表达对故乡鲁阳的深情回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柏树绿,江暖柳条黄”,展现了诗的工整美。
  • 比喻:将友人的生活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自己处境的反思。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选择与不同境遇,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骢马:象征着自由与富贵。
  • 明光:代表权力与荣耀。
  • 寒柏:象征坚韧与不屈。
  • 柳条: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春天的希望。
  • 津亭:象征分别之地,增添了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骢马郎”指的是:

    • A. 骑马的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农夫
  2. “明光”指的是:

    • A. 一种食物
    • B. 宫殿
    • C. 一种花
  3. 诗中提到的“鲁阳”是:

    • A. 朋友的名字
    • B. 地名
    • C. 一种动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岑参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有相似之处,但岑参的作品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多地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的厚重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