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岑参 〔唐代〕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公府内闲适的日子。每天都无事可做,朋友们也只是在闲聊。草根已经侵入了柱子的基础,青苔的颜色爬满了门的关隘。在饮砚时偶然见到鸟儿飞来,拉开帘子,晴空下对着山景。虽然新作的诗歌还未吟诵完,昨夜的梦中却已经回到了东边的故乡。
注释
- 公府:指官府,表示作者是一位官员。
- 日无事:每天没有事情可做,形容闲暇。
- 吾徒:我们这些朋友,表示作者的交游。
- 草根侵柱础:草根长到了柱子的基础上,反映了环境的荒凉。
- 苔色上门关:青苔爬满了门口,暗指长时间无人打理的情景。
- 饮砚:用砚台盛水饮用,形容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卷帘晴对山:拉开帘子,看到晴朗的山景,体现自然之美。
- 新诗吟未足:刚写的诗歌还没吟完,表达了创作的热情。
- 梦东还:梦中回到了东边,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年),字子美,号青溪,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边疆,曾任职于西域。岑参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担任边疆官职期间,表现了他在公府生活的闲适状态以及对故乡的怀念。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反映了作者在繁忙官场之外对自然与故乡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岑参在闲暇时的内心世界,既描绘了公府生活的无聊,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首句“公府日无事”直接切入主题,清晰地传达了作者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无人的荒凉,草根和苔色的意象象征着被遗忘的岁月。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的描写则带有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将闲适与美好结合在一起,仿佛在提醒人们生活中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存在。最后两句“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则流露出对创作的热情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岑参在沉静之中,依然怀有一颗诗人的心。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清新,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岑参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府日无事:描写作者在官府的无所事事,反映了内心的空虚。
- 吾徒只是闲:朋友们也无所事事,营造出一种无聊的氛围。
- 草根侵柱础:自然环境的荒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被忽视。
- 苔色上门关:苔藓的生长暗示着无人打理的悲哀。
- 饮砚时见鸟:在闲暇时偶然见到鸟儿,增添了一丝生机。
- 卷帘晴对山:拉开帘子看到美丽的山景,展现自然之美。
- 新诗吟未足:创作的热情未减,暗示对诗歌的追求。
- 昨夜梦东还:梦境中回到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公府的闲适与对故乡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草根、苔色、山水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自然感和情感深度。
- 拟人:饮砚时见鸟,赋予自然生物以人性,增强情感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闲适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开,展现了岑参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细腻,抒发了对自然与故土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根:象征生命的顽强,也反映了环境的变化。
- 苔色: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荒凉。
- 山:代表自然的美与宁静,给予人心灵的慰藉。
- 鸟:象征自由与生机,打破了沉闷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草根侵柱础”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生命力
- B. 荒凉的环境
- C. 友人的陪伴
-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昨夜梦东还”表达了对____的思念。
- 答案:故乡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
-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岑参的这首诗相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内心的安宁,但更侧重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而岑参则兼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闲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岑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