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二十首)》

时间: 2025-01-11 07:48:08

秦师困邯郸,赵氏旦夕危。

鲁连山中来,排患在重围。

折冲不复言,辞金忽焉归。

清风映东夏,千载以为奇。

我思邹孟氏,处世一何宜。

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

斯言足明训,贤独未之思。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师困邯郸,赵氏旦夕危。鲁连山中来,排患在重围。折冲不复言,辞金忽焉归。清风映东夏,千载以为奇。我思邹孟氏,处世一何宜。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斯言足明训,贤独未之思。

白话文翻译:

秦国的军队围困了邯郸,赵国处于朝不保夕的危险之中。鲁连从山中出来,在重重包围中排解了危机。他不再谈论冲锋陷阵,突然辞去金钱的诱惑而归隐。他的清高风范映照着东夏,千年来被人们视为奇事。我思念邹孟氏,他在世间处事是多么得体。虽然披发可以救急,但闭门不出终究是可行的。这些话足以成为明训,但贤者却未曾思考。

注释:

  • 秦师困邯郸:指秦国军队围困赵国都城邯郸。
  • 赵氏旦夕危:赵国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随时可能覆灭。
  • 鲁连山中来: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此处指他从隐居的山中出来。
  • 排患在重围:在重重包围中解决了危机。
  • 折冲不复言:不再谈论冲锋陷阵的事。
  • 辞金忽焉归:突然辞去金钱的诱惑而归隐。
  • 清风映东夏:形容鲁连的清高风范影响广泛。
  • 我思邹孟氏:作者思念邹衍和孟子,两位古代的贤人。
  • 处世一何宜:在世间处事是多么得体。
  • 被发虽可救:披发(指急切的行为)虽然可以救急。
  • 闭户终可为:闭门不出(指冷静的策略)终究是可行的。
  • 斯言足明训:这些话足以成为明训(明确的教诲)。
  • 贤独未之思:但贤者却未曾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鲁仲连的赞美,表达了对清高风范的向往和对处世之道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寄托了对理想人格和处世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鲁仲连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清高风范和处世智慧的向往。诗中,“秦师困邯郸”描绘了赵国的危急情势,而“鲁连山中来”则突出了鲁仲连的智勇和清高。后文通过对鲁仲连行为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清高和智慧,以及他对金钱诱惑的拒绝。最后,作者通过对邹孟氏的思念,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处世之道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历史人物和理想人格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秦师困邯郸:描绘了赵国的危急情势。
  2. 赵氏旦夕危:强调了赵国的危险程度。
  3. 鲁连山中来:突出了鲁仲连的智勇和清高。
  4. 排患在重围:描述了鲁仲连在危机中的作用。
  5. 折冲不复言:表达了鲁仲连对冲锋陷阵的淡漠。
  6. 辞金忽焉归:强调了鲁仲连对金钱诱惑的拒绝。
  7. 清风映东夏:形容鲁仲连的清高风范影响广泛。
  8. 千载以为奇:表达了鲁仲连行为的非凡。
  9. 我思邹孟氏:表达了对邹衍和孟子的思念。
  10. 处世一何宜:强调了邹孟氏处世的得体。
  11. 被发虽可救:指出急切的行为虽然可以救急。
  12. 闭户终可为:强调冷静的策略终究是可行的。
  13. 斯言足明训:这些话足以成为明训。
  14. 贤独未之思:但贤者却未曾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清风映东夏”比喻鲁仲连的清高风范。
  • 对仗:“被发虽可救,闭户终可为”形成对仗,强调两种处世方式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鲁仲连和邹孟氏的赞美,表达了对清高风范和处世智慧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鲁连山中来:象征智勇和清高。
  • 清风映东夏:象征清高风范的影响。
  • 被发虽可救:象征急切的行为。
  • 闭户终可为:象征冷静的策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鲁连”是指谁? A. 鲁仲连 B. 鲁班 C. 鲁肃 D. 鲁智深 答案:A

  2. 诗中“清风映东夏”形容的是什么? A. 鲁仲连的智勇 B. 鲁仲连的清高风范 C. 鲁仲连的军事才能 D. 鲁仲连的政治手腕 答案:B

  3. 诗中“我思邹孟氏”中的“邹孟氏”指的是谁? A. 邹衍和孟子 B. 邹忌和孟尝君 C. 邹阳和孟浩然 D. 邹韬奋和孟德斯鸠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传记。
  • 孟子的《孟子》一书。

诗词对比:

  • 与《战国策》中的鲁仲连传记对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仲连的生平和事迹。
  • 与孟子的《孟子》对比,可以探讨儒家思想与诗中表达的处世智慧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战国策》
  • 《孟子》
  • 《袁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