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池》

时间: 2025-01-22 06:58:14

凿开神斧是何年,珠雁金凫锁冷烟。

薜荔带云悬古木,辘轳卷月出秋泉。

岩前洗剑精疑伏,林下烹茶味亦禅。

高倚石阑清啸发,恐惊池底老龙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凿开神斧是何年,珠雁金凫锁冷烟。
薜荔带云悬古木,辘轳卷月出秋泉。
岩前洗剑精疑伏,林下烹茶味亦禅。
高倚石阑清啸发,恐惊池底老龙眠。

白话文翻译:

这把神斧凿开剑池的年份是什么时候呢?珍珠般的雁和金色的鸭子在寒冷的烟雾中被锁住。爬山虎和云彩相依,悬挂在古树之上,水车卷起月光,从秋天的泉水中涌出。在岩石前洗剑,似乎有精灵潜伏,树林下煮茶,滋味也有禅意。我高高倚靠着石栏,发出清啸,生怕惊扰了池底的老龙正在沉睡。

注释:

  • 凿开神斧:指开凿剑池的工具,暗示其神秘的起源。
  • 珠雁金凫:珠雁和金凫是水鸟,象征着自然的美和宁静。
  • 薜荔带云:薜荔是一种植物,带有云彩,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象。
  • 辘轳卷月:辘轳是水车,卷起的水波如同卷起的月光,浪漫而诗意。
  • 洗剑:洗剑象征着修炼和对武器的重视,也暗示了心境的洗涤。
  • 清啸:高声吟唱,象征着豪情。

典故解析:

本诗借助“剑池”这一意象,可能隐喻武道和修行,象征着追求卓越和内心的宁静。古代传说中,剑池是武士修炼的地方,也是一种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恬淡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诗人通过对剑池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武道精神的尊重。

诗歌鉴赏:

《剑池》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既神秘又宁静的自然环境。林景熙以“剑池”为核心,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修行的过程,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前两句以提问的方式引入,立即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通过对珠雁金凫和薜荔带云的描绘,展现了剑池周围迷人的自然环境。这种描绘不仅仅是景色的呈现,更是诗人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洗剑、煮茶的意象,象征着修行与沉思,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最后一句清啸,既是对自然的呼唤,也是对内心深处的自省,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从自然景观到内心修行,再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凿开神斧是何年:提问,感慨剑池的由来,暗示其神秘。
  2. 珠雁金凫锁冷烟: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薜荔带云悬古木:细致描绘自然景观,植被与天空的结合。
  4. 辘轳卷月出秋泉:水车与月光相结合,富有诗情画意。
  5. 岩前洗剑精疑伏:象征自我修炼与内心的探索。
  6. 林下烹茶味亦禅:茶道与禅宗的结合,表现生活的淡泊。
  7. 高倚石阑清啸发:表达豪情与自然的共鸣。
  8. 恐惊池底老龙眠:表现对自然生灵的尊重与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辘轳卷月”,将水车比作月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如“精疑伏”,赋予剑以灵性,增加了神秘色彩。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修行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池:象征修行与武道的场所,暗示对力量与智慧的追求。
  • 珠雁金凫:代表自然的美与灵动,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 秋泉:秋天的泉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珠雁金凫”象征什么?

    • A. 武器
    • B. 自然美
    • C. 战争
    • D. 生活困扰
  2. 诗人通过“洗剑”表达了什么?

    • A. 对武器的热爱
    • B. 修行与内心探索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战争的厌恶
  3. “恐惊池底老龙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 A. 无所谓
    • B. 敬畏
    • C. 恐惧
    • D. 轻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林景熙的《剑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描绘自然与内心修行的诗。但林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修行的哲思,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豪放和意境的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