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居》

时间: 2025-01-11 05:09:56

小桥长巷住京华,童子嬉游旧有家。

晓雨春归三径屐,晚风秋老一篱花。

乌衣昔梦情犹恋,鸿爪前因愿已赊。

宣武坊前打头屋,绳床尘甑漫咨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桥长巷住京华,
童子嬉游旧有家。
晓雨春归三径屐,
晚风秋老一篱花。
乌衣昔梦情犹恋,
鸿爪前因愿已赊。
宣武坊前打头屋,
绳床尘甑漫咨嗟。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的长巷小桥旁,我的家依然存在。
童年时光的嬉戏游玩,曾是我旧日的归宿。
清晨的细雨中,春天已经回归,三条小路上走着木屐;
傍晚的微风中,秋天悄然降临,篱笆旁的花儿也变得苍老。
昔日乌衣巷的梦境,依然让我留恋;
对鸿雁的追忆,早已心愿难以实现。
在宣武坊前,我的家依旧是那么熟悉,
但那绳床上积满了尘土,我只能无奈叹息。

注释

  • 乌衣:指乌衣巷,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春望》中提到的地名,象征着旧梦和往事。
  • 鸿爪:鸿雁的爪子,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 绳床:用绳子编织的床,常见于古代家庭,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简朴。
  • 咨嗟:叹息,表示对往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邱庭树,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早年游历四方,后定居京城。他的诗风以细腻见长,常常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景象,同时又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

创作背景

《忆旧居》创作于邱庭树晚年时,诗人因身处京城而思念故乡,借助旧居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旧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旧居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小桥长巷住京华”引出,带我们进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京华的繁华与童年的纯真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童子嬉游旧有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童年无忧时光的向往与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晓雨春归三径屐,晚风秋老一篱花”则描绘了春秋交替的自然景象,生动展现了四季变迁中时间的流逝。尤其是“晚风秋老”,不仅描写了秋天的到来,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渐老。

后半部分的情感更加深沉,“乌衣昔梦情犹恋”表达了对往事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怀念,而“鸿爪前因愿已赊”则流露出对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最后两句“宣武坊前打头屋,绳床尘甑漫咨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尘封的生活和绳床的沉寂,令诗人无奈感慨,体现了对往昔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人生变迁的思考,使人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桥长巷住京华:描绘了诗人居住在京城小桥旁的情景,给人一种温馨而熟悉的感觉。
  • 童子嬉游旧有家:回忆童年时光,强调了家在心中的重要性。
  • 晓雨春归三径屐:春天的细雨,带来生机,三条小路象征着童年时的无忧无虑。
  • 晚风秋老一篱花:秋天的晚风中,花儿逐渐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乌衣昔梦情犹恋:对往日梦境的怀恋,乌衣巷成为情感的寄托。
  • 鸿爪前因愿已赊:鸿雁的象征,传达出对亲人的思念和未能实现的愿望。
  • 宣武坊前打头屋:熟悉的家,尽管依旧存在,但已然不复往日的辉煌。
  • 绳床尘甑漫咨嗟:生活的沉寂和时光的无情,让人不禁叹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晓雨春归”和“晚风秋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小桥、长巷、三径屐、篱花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乡愁氛围。
  • 比喻:将生活的变迁与自然的四季变化相互联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故乡、童年以及生活变迁的描写,表达了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桥:象征着温馨与乡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 童子:代表纯真与无忧,体现童年时代的快乐。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新的开始。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老,带来感伤。
  • 乌衣:象征着旧时光的记忆与情感的执着。
  • 绳床: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平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乌衣”是指哪个地方?

    • A. 一种花
    • B. 一条巷子
    • C. 一种动物
  2. “晓雨春归”中的“春归”意味着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春天的归来
    • C. 春天的离去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怀念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忆旧居》更强调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怀念,而李白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月光和个人孤独的感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有浓厚的思乡之情,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孤独与思考,后者则是对过去生活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