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两山侍郎仲氏儒而医解后会稽索诗识别》
时间: 2024-09-19 21:4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怀两山翁,夙抱经济略。曾驱部使车,所至问民瘼。
昆阳斗大州,渔吏久竭泽。三尺行风霆,四知厉冰蘖。
公余接寒士,捉膝谈礼乐。以我独闭门,前茅访林壑。
当途尽挟贵,以道可敦薄。浮云於我如,霖雨用汝作。
如何岁龙蛇,斯人竟冥漠。平生诗万篇,耿耿志谁托。
颇闻仲氏贤,风骨似其伯。尔来一披雾,月梁慰离索。
纷纷鸡鹜中,夭矫见孤鹤。阳秋皮裹鉴,玉素指下脉。
犹有刀圭功,可敌廓庙爵。四百有四病,如禽应弦落。
白话文翻译
我怀念那位两山的老翁,早就心存经济大略。曾经我曾驾车随部使出行,所到之处询问百姓的疾苦。
在昆阳大州的战斗中,渔民与官吏早已竭尽了水源。三尺之地如同风霆,四方之知如同冰寒的嫩芽。
在公余时接待寒士,促膝谈论礼乐。在我独自闭门时,前方的茅草寻访林壑。
行路上挟带着权贵,以道德来敦厚薄弱。浮云对我来说如同霖雨,你应当为我作伴。
岁月如龙蛇般蜿蜒,然而那人却依然冥漠。平生写下万篇诗作,耿耿的志向又托付于谁?
听闻仲氏之贤,风骨似其伯。自此披开雾霭,月梁抚慰我离索的心。
纷繁的鸡鹜中,孤鹤展翅高飞。阳秋时节的皮肤如镜,玉指下的脉搏。
仍有刀圭之功,可以与庙堂的爵位抗衡。四百种疾病,如同禽鸟应声而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两山翁:指隐士或智者,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经济略:指治理国家的方略和经济策略。
- 民瘼:百姓的疾苦与困扰。
- 昆阳:地名,历史上著名的战斗之地。
- 寒士:贫寒而有志向的人。
- 前茅:指前面的草地,这里象征隐居的地方。
- 刀圭:古代的工具,象征着技艺与能力。
典故解析
- 昆阳斗大州:此处提到昆阳战役,传达出对历史的引用与反思。
- 仲氏贤:指仲氏家族中的贤人,可能与仲子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思想的探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时期,表达了对政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抒发对两山翁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经济、政治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疾苦的关注。诗中多次提到的“寒士”与“民瘼”,体现了诗人对平民百姓处境的关切,表现出其为民请命的情怀。此外,诗中引入的历史典故与隐士思想,展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比孤鹤与鸡鹜,表达了对高洁志向的追求与对庸俗生活的反叛。最后,诗人通过“刀圭”与“病”的比喻,深入探讨了个人能力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怀两山翁:表达对智者的怀念,象征心中理想的追求。
- 夙抱经济略:表明作者早有治理国家的理想。
- 曾驱部使车:回忆自己曾随使者出行,关注百姓疾苦。
- 所至问民瘼:意在体现作者的为民情怀。
- 昆阳斗大州:引入历史典故,强调斗争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霖雨,传达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 对仗:如“三尺行风霆,四知厉冰蘖”,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浮云於我如”,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思考,对社会疾苦的关注,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鹤: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独立的人格。
- 寒士:代表有志之士,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 刀圭:象征技艺与能力,传达对个人才能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山翁”象征什么?
A. 隐士 B. 官员 C. 学者 -
诗中“寒士”指的是?
A. 富有的人 B. 贫寒有志的人 C. 官吏 -
诗中“刀圭”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技艺与能力 C. 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林景熙的作品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林景熙更侧重于对平民疾苦的关注,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身世与历史的沧桑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