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州歌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4:32:05

去路迢迢入两当,三千三百到华阳。

黄花川上黄花驿,千百猿声断客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州歌 其二 去路迢迢入两当,三千三百到华阳。 黄花川上黄花驿,千百猿声断客肠。

白话文翻译:

前往的路途遥远,进入两当地区,行程三千三百里到达华阳。 在黄花川上的黄花驿站,无数猿猴的叫声让旅人的心肠断绝。

注释:

  • 去路:前往的路途。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两当:地名,今甘肃省两当县。
  • 三千三百:指行程的距离,约三千三百里。
  • 华阳:地名,今四川省华阳县。
  • 黄花川: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在今四川省境内。
  • 黄花驿:驿站名,位于黄花川上。
  • 千百猿声:形容猿猴叫声之多。
  • 断客肠:形容猿声凄厉,使旅人心情极度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诗人和音乐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旅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凄凉。诗中的“黄花川”和“黄花驿”可能是诗人实际经过的地方,而“千百猿声断客肠”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以强调旅途的艰辛和心情的沉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长途旅行的艰辛和孤独。首句“去路迢迢入两当”直接点明了旅途的遥远和目的地的偏远,而“三千三百到华阳”则进一步强调了行程的漫长。后两句“黄花川上黄花驿,千百猿声断客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凄凉。猿声的凄厉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深刻感受和对远方目的地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去路迢迢入两当”:诗人用“迢迢”形容路途的遥远,表达了旅途的艰辛。
  • 次句“三千三百到华阳”:用具体的数字“三千三百”强调了行程的漫长。
  • 第三句“黄花川上黄花驿”:通过对地名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单调。
  • 末句“千百猿声断客肠”:用“千百猿声”形容猿猴叫声之多,而“断客肠”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以强调旅途的艰辛和心情的沉重。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千百猿声断客肠”中的“千百”和“断客肠”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以强调旅途的艰辛和心情的沉重。
  • 重复:如“黄花川上黄花驿”中的地名重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艰辛和孤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凄凉,以及对远方目的地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迢迢:形容路途的遥远。
  • 三千三百:具体的行程距离。
  • 黄花川:地名,可能象征旅途的单调。
  • 黄花驿:驿站名,可能象征旅途的停歇点。
  • 千百猿声:形容猿猴叫声之多,可能象征旅途的孤独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两当”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D. 动物名

  2. 诗中的“三千三百”是指什么? A. 时间 B. 距离 C. 数量 D. 重量

  3. 诗中的“黄花川”和“黄花驿”是什么关系? A. 同名不同地 B. 同地不同名 C. 同地同名 D. 不同地不同名

  4. 诗中的“千百猿声断客肠”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 王维的《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汪元量的《凤州歌 其二》:两者都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汪元量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