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其五》

时间: 2025-01-26 05:37:41

风声恶。

个人蕉萃凭高阁。

凭高阁。

相思无尽,泪珠偷落。

锦书欲寄鸿难托。

那堪更听边城角。

边城角。

又添烦恼,又添萧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其五 汪元量 〔宋代〕 风声恶。个人蕉萃凭高阁。凭高阁。相思无尽,泪珠偷落。锦书欲寄鸿难托。那堪更听边城角。边城角。又添烦恼,又添萧索。

白话文翻译: 风声显得那么恶劣。她憔悴地倚在高阁。倚在高阁。无尽的相思,泪水悄悄滑落。想要寄出锦书却难以托付给鸿雁。更难以忍受的是听到边城的号角声。边城的号角声。又增添了烦恼,又增添了萧索。

注释:

  • 蕉萃:形容憔悴的样子。
  • 高阁:指高处的楼阁。
  • 锦书:指书信,这里比喻珍贵的信件。
  • 鸿难托:指信件难以寄出,鸿雁是古代传递书信的象征。
  • 边城角:边城的号角声,象征边疆的孤寂和战争的紧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婉约。此诗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宋代,当时边疆战事频繁,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声恶劣、人物憔悴、高阁相思、泪珠偷落等意象,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担忧。诗中“锦书欲寄鸿难托”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书信难以寄出的无奈和焦虑。而“那堪更听边城角”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忧虑和萧索感,边城的号角声不仅增添了烦恼,也象征着边疆的孤寂和战争的紧张。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声恶”:开篇即以风声的恶劣来烘托气氛,暗示了不祥的预感。
  • “个人蕉萃凭高阁”:描绘了主人公憔悴地倚在高阁上的形象,突出了她的孤独和无助。
  • “相思无尽,泪珠偷落”:表达了主人公无尽的相思之情,泪水悄悄滑落,情感细腻而深沉。
  • “锦书欲寄鸿难托”: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书信难以寄出的无奈和焦虑。
  • “那堪更听边城角”:边城的号角声增添了烦恼和萧索感,加深了诗中的忧虑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锦书欲寄鸿难托”中,鸿雁作为传递书信的象征,比喻书信难以寄出。
  • 拟人:“风声恶”中,风声被赋予了恶劣的特性,增强了诗中的氛围。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相思无尽,泪珠偷落”,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深切的相思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担忧,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忧虑。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风声:象征不祥的预感,烘托了诗中的氛围。
  • 高阁:象征孤独和无助,突出了主人公的憔悴形象。
  • 泪珠:象征相思之情,表达了主人公的深切思念。
  • 鸿雁:象征书信难以寄出的无奈和焦虑。
  • 边城角:象征边疆的孤寂和战争的紧张,增添了烦恼和萧索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锦书欲寄鸿难托”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 A. 鸿雁传书 B. 鲤鱼传书 C. 风筝传书 D. 信鸽传书

  2. 诗中“那堪更听边城角”一句中的“边城角”象征什么? A. 边疆的孤寂 B. 城市的繁华 C. 乡村的宁静 D. 山林的幽静

  3. 诗中“个人蕉萃凭高阁”一句中的“蕉萃”是什么意思? A. 憔悴 B. 焦急 C. 骄傲 D. 焦虑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担忧。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元宵节的景象,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

诗词对比:

  • 汪元量的《忆秦娥 其五》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两首诗都表达了深切的相思之情,但汪元量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边疆战事的忧虑,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词作的详细鉴赏,有助于理解《忆秦娥 其五》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