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旧历六月六日,新历七月七日也,戏赋》

时间: 2025-01-10 23:17:31

曝衣人小,曝书人老。

各送荔支红了。

算来一月过端阳,又小盒、蛛丝乞巧。

秋期尚早,佳期却到。

牛女自然知道。

历头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曝衣人小,曝书人老。
各送荔支红了。
算来一月过端阳,又小盒蛛丝乞巧。
秋期尚早,佳期却到。
牛女自然知道。
历头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好。

白话文翻译:

小孩子在晒衣服,老人家在晒书。
各自送来了成熟的荔枝。
算起来已经过了端午节,一个小盒子里却放了乞巧的蛛丝。
秋天还早,但佳期却已经来到。
牛郎与织女自然是明白的。
历法上头的日子不会双双出现,只有一次银河怎么能够好呢?

注释:

  • 曝衣人小:指小孩子在晒衣服,表现了生活中的平常情景。
  • 曝书人老:指年长者在晒书,代表知识与经验。
  • 荔支红了:荔枝成熟,象征着丰收和时节的变化。
  • 乞巧:指乞求巧手,传统上指农历七月七日的乞巧节。
  • 牛女:指牛郎与织女,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人物。
  • 银河:指天上的银河,象征着距离与分隔。

典故解析:

牛郎织女:这个典故源自《离骚》和《古诗十九首》,讲述了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每年在七夕这一天通过鹊桥相会,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

创作背景:

《鹊桥仙》写于农历六月六日,正值七夕佳节之际,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关注与思考,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爱情的向往与感慨。

诗歌鉴赏:

《鹊桥仙》通过描绘晒衣和晒书的日常景象,巧妙地引入了牛郎织女这一传统爱情故事。诗中展现了两个时间节点的交错——端午节和七夕,通过“荔支红了”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夏季的成熟与丰盈,同时也暗示着爱情的成熟。诗人通过“乞巧”这一意象,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与此同时,诗中“历头天上不双行”的表述,暗示了牛郎织女相聚的不易,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感伤。整体来看,诗歌在细腻的生活描绘中蕴含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敏感与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曝衣人小,曝书人老:通过对比小孩与老人,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不同的角色。
  2. 各送荔支红了:荔枝的成熟象征着时节的变化,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3. 算来一月过端阳:时间的流逝,强调了节日的轮回。
  4. 又小盒蛛丝乞巧:引入乞巧节,反映出人们对爱情的期盼。
  5. 秋期尚早,佳期却到:时间的矛盾,预示着相聚的期待。
  6. 牛女自然知道:牛郎织女的心情,暗示着他们的爱意。
  7. 历头天上不双行:强调牛郎织女相会的不易。
  8. 止一度银河怎好:期盼与现实的落差,感叹爱情的不易。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曝衣人小,曝书人老”,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荔支红了、乞巧的蛛丝,借自然景象隐喻爱情。
  • 拟人:牛女自然知道,赋予人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与感伤,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支:象征爱情的甜美与丰盈。
  • 蛛丝:象征微妙的情感与巧合。
  • 银河:象征遥远与分隔,表现爱情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牛郎织女的故事源于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七夕节
    • D. 春节
  2. “曝衣人小”中“小”指的是?

    • A. 年纪小
    • B. 小孩
    • C. 小物件
    • D. 小地方
  3. “乞巧”是指哪一天的活动?

    • A. 端午节
    • B. 七夕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七夕》——白居易

诗词对比:

在《鹊桥仙》中,赵熙通过生活细节描写,表达对牛郎织女爱情的感慨。而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和对爱情的渴望。两者都体现了对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深刻理解,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