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粮行》
时间: 2025-01-27 03:32: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运粮行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极边官军守战场,
次边丁壮俱运粮。
县符旁午催调发,
大车小车声轧轧。
霜寒晷短路又滑,
担夫肩穿牛蹄脱。
呜呼!汉军何日屯渭滨,
营中子弟皆耕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官军在战场上守卫的情景,士兵们和壮丁们都在运送粮草。县符旁的官员在午时催促粮草的调发,大车和小车的声音轰鸣不绝。天寒霜降,日短路滑,挑夫们的肩背被磨破,牛的蹄子也脱了蹄。哎!汉军何时才能屯驻在渭水之滨,营中的子弟都能回去耕种呢?
注释
- 极边:边境最远的地方。
- 官军:指政府的军队。
- 丁壮:壮年男子,通常指能征善战的劳动力。
- 县符:地方官员的印信,表示权威。
- 轧轧: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
- 霜寒:指天气寒冷,霜冻。
- 晷短:日照时间短。
- 担夫:挑担的工人。
- 牛蹄脱:牛的蹄子脱落,形象地描绘了运输的艰辛。
- 呜呼:感叹词,表示哀叹或惋惜。
典故解析
“渭滨”指的是渭河边,是古代汉朝的一个重要地区,诗中提及希望军队能屯驻此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渴望结束与平民安居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因其作品的政治性和抒情性而著称。刘克庄的诗风豪放,作品常常反映战乱与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朝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运输粮草的艰辛,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运粮行》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刘克庄通过对边疆军队生活的细致描绘,传达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中,作者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运粮的繁重与艰辛,尤其是“担夫肩穿牛蹄脱”一句,形象地反映出运输粮草的艰难,令人感受到士兵和民众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沉重负担。
而“呜呼!汉军何日屯渭滨,营中子弟皆耕人”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奈。渭水边的平静生活成为了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状态,诗人在对战争现状的感慨中,流露出对人民安居乐业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富有音乐感,既有对战事的直观描写,又寄托了诗人对家国未来的期盼。这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苦难的诗,更是对人间安宁的深情呼唤,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极边官军守战场:边境的官军在守卫战场,展示了战事的紧迫。
- 次边丁壮俱运粮:壮年男子在为军队运送粮草,描绘出人力资源的紧张。
- 县符旁午催调发:地方官在中午催促粮草的发放,表现出官府的急迫。
- 大车小车声轧轧:车轮的声音喧嚣,渲染出运输的繁忙景象。
- 霜寒晷短路又滑:恶劣的天气与条件加重了运输的困难。
- 担夫肩穿牛蹄脱:辛苦的挑夫和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呜呼!汉军何日屯渭滨:感叹汉军何时能安驻渭水边,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 营中子弟皆耕人:希望士兵能够回归田园,重返和平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大车小车”,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担夫肩穿”生动形象,传达了辛苦的意象。
- 感叹:使用“呜呼”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寄托了对未来安定生活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官军:象征着国家的军事力量,但也反映出战争的残酷。
- 粮草:代表着生存的基本需求,运送粮草的艰辛体现了战时的困境。
- 霜寒:象征着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压迫。
- 渭滨:象征着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极边官军守战场”中“极边”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中央
- B. 边境
- C. 海边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渴望。 (对/错)
-
填空题:诗中提及的“渭滨”指的是__。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大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
答案
- B. 边境
- 错
- 渭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