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

时间: 2025-02-04 15:33:01

晴窗蚤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帖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窗蚤觉爱朝曦,
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
呼童熨帖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
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
赏心从此莫相违。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窗子旁,早早就觉察到了朝阳的温暖,
竹林外传来了渐渐响起的秋声,显得有些威严。
我命令仆人安排新修的暖阁,
叫来小童熨烫旧时的寒衣。
嫩绿的叶子漂浮在酒杯上,酒也开始初熟,
切下的橙子香气扑鼻,肥美的蟹肉正好可口。
蓉花和菊花在园中盛开,让人羡慕不已,
从此赏心悦目,何必再相违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蚤觉:早早觉察。
  • 朝曦:清晨的阳光。
  • 命仆:指的是下令仆人去做某事。
  • 熨帖:熨烫衣物。
  • 叶浮嫩绿:嫩绿的叶子漂浮在酒中。
  • 香黄:指橙子的香味和颜色。
  • 蓉菊:指的是荷花和菊花。

典故解析:

  • 竹外秋声:秋天的声音通常与萧瑟的景象相联系,表现出季节的变迁与自然的威严。
  • 赏心:指心情愉悦,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白沙,宋代诗人,生于1070年,卒于1127年,著有《白沙诗集》。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初冬,反映了诗人在季节更替之际的感受与生活情境,展现了冬日的温暖与丰收的喜悦,传递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初冬》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冬季的美丽与宁静。开头两句以“晴窗”和“竹外”的意象,展现了冬日的温暖与初冬的气息。诗人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心中生出一丝温暖。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命仆人安排新的暖阁,并呼童熨帖旧寒衣,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致关怀与对温暖的渴望。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初熟的酒和肥美的蟹,展示了初冬时节的丰收与美味,构建了一个温馨而富有生气的场景。最后两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则升华了主题,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整体来看,诗作以温暖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欣赏,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窗蚤觉爱朝曦:在晴朗的窗前,早早感受到朝阳的温暖,表现出对美好晨光的喜爱。
  2. 竹外秋声渐作威:竹林外的秋声渐渐响起,带有一种威严感,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力量。
  3. 命仆安排新暖阁:指挥仆人准备新装修的温暖房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4. 呼童熨帖旧寒衣:叫来小孩子熨烫旧寒衣,表现出诗人对旧物的珍惜与生活的细致。
  5. 叶浮嫩绿酒初熟:嫩绿的叶子漂浮在酒杯中,象征着初熟的美酒,展现了丰收的喜悦。
  6. 橙切香黄蟹正肥:切下的橙子香气四溢,肥美的蟹肉正好可口,描绘出美好的食物与生活的享受。
  7. 蓉菊满园皆可羡:蓉花和菊花在园中盛开,让人羡慕,表现了自然的美好。
  8. 赏心从此莫相违:从此心情愉悦,再也不相违背,传达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叶浮嫩绿酒初熟”,将酒与嫩叶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丰收的场景。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初冬的自然美与生活的温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倡导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曦: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秋声: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带有一丝孤寂。
  • 暖阁:象征着温暖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 嫩绿: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丰收的希望。
  • 香黄:象征着美味与丰收的季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晴窗”指什么?

    • A. 阴暗的窗户
    • B. 晴朗的窗户
    • C. 窗外的竹子
    • 答案:B
  2. 诗人命仆人准备什么?

    • A. 新衣服
    • B. 新暖阁
    • C. 食物
    • 答案:B
  3. “叶浮嫩绿酒初熟”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 春天
    • B. 夏天
    • C. 初冬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 《寒夜吟》——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刘克庄《初冬》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两者皆表达了对冬季的感受,但刘克庄更侧重于生活的温暖与自然的丰收,而陆游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读书氛围,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