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和上先顿首》

时间: 2025-01-11 20:47:25

池上飞桥亭外山,野禽偷静上钩栏。

晚花露重香偏细,春女衣轻体尚寒。

曲水略殊今日事,南湖曾奉昔人欢。

郡图可许增新致,几处模传画样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韵和上先顿首
作者:张先

池上飞桥亭外山,
野禽偷静上钩栏。
晚花露重香偏细,
春女衣轻体尚寒。
曲水略殊今日事,
南湖曾奉昔人欢。
郡图可许增新致,
几处模传画样看。

白话文翻译:

在池塘上有飞桥,亭子外有连绵的山峦,
野禽在静谧中偷偷地飞到钩栏上。
傍晚的花朵上露水多,香气却显得特别细腻,
春天的女子衣衫轻薄,身体却仍感觉寒冷。
曲水流觞的场景与今天略有不同,
南湖曾经给昔日的游人带来欢乐。
郡城的图景是否可以增添新的风致,
几处地方的模样仍旧传承着画卷的风采。

注释:

  • 飞桥:指架在水上的桥,形象生动,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 偷静:暗指野禽在安静的环境中活动,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晚花露重:晚上的花朵上沾满露水,表现出一种清新和细腻的气息。
  • 曲水:指曲折流动的水,常用于文人雅士聚会饮酒作诗的场景。
  • 郡图:指郡城的风景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生卒年不详),字子纯,号归隐,宋代词人,与李清照、周邦彦并称。张先的词风以清丽婉约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其作品多表现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思考。首句“池上飞桥亭外山”,简洁明了,构建出一幅秀丽的自然图景,似乎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的环境中。接下来的“野禽偷静上钩栏”,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绘,表现了自然中的生动一面,增添了情趣。

“晚花露重香偏细”,则通过花与露的描写,展示了傍晚时分花香的细致和清新,渗透出一种朦胧的美感。紧接着的“春女衣轻体尚寒”,则通过春天女子的形象,映射出生活中的矛盾与无奈,春天的轻盈与寒冷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

全诗最后两句,诗人借古人欢聚的情景,感慨如今的变化与新意的增添。这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押韵,增加了音韵的美感,同时在意象上也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上飞桥亭外山: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桥、亭、山相映成趣。
  2. 野禽偷静上钩栏:展现了自然的生机,野禽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3. 晚花露重香偏细:强调了晚间花朵的香气与露水的细腻,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4. 春女衣轻体尚寒:通过春女的形象,展现了温暖与寒冷的矛盾,暗含生活的无奈。
  5. 曲水略殊今日事:通过曲水的描绘,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6. 南湖曾奉昔人欢:怀念过去的欢聚时光,表达出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7. 郡图可许增新致:呼唤新的活力与景致的增添,体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8. 几处模传画样看:对美景的赞美,暗示着艺术的传承与美好生活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晚花露重香偏细”来形象地表达花香的细腻。
  • 对仗:如“曲水略殊今日事,南湖曾奉昔人欢”,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野禽“偷静”,赋予自然以生命与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着宁静与和谐,反映自然的美丽。
  • 野禽:代表自然的生机,带来生命的气息。
  • 晚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
  • 春女:体现了青春的轻盈与人生的困惑。
  • 曲水:象征着生活的变迁与聚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曲水”主要指什么?

    • A. 曲折的水流
    • B. 平静的湖面
    • C. 潺潺的溪水
  2. 诗中的“春女”代表了什么?

    • A. 春天的风景
    • B. 轻盈的女子
    • C. 冬天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南湖”暗指什么?

    • A. 一处古老的地方
    • B. 过去的欢乐时光
    •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描写春天的环境与内心情感的诗。
  • 周邦彦《兰陵王》:同样体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感。

诗词对比

  • 张先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先更多地关注现实与记忆的对比,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风格上相辅相成,展现了宋代文学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