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居中风水洞上祖龙图韵》

时间: 2024-09-19 21:26:28

水色风光近使君,浥尘轻雨逐车轮。

暂来不宿宜无恨,多少行春不到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色风光近使君,浥尘轻雨逐车轮。
暂来不宿宜无恨,多少行春不到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色与风光接近的场景,仿佛是为了迎接使君的到来,细雨轻轻洒落在车轮上,带走了尘埃。诗人暂时来此游玩,不必存有怨恨,因为许多行春的人,却未能如愿抵达这里。

注释:

  • 水色:指水的颜色,常用来形容水面清澈、景色优美。
  • 风光:自然景色和风景。
  • 浥尘:浥,意为湿润;浥尘即湿润了尘埃,形容细雨将尘土洗去。
  • 逐车轮:指轻雨伴随着车轮的运动而洒落。
  • 暂来:暂时来到此地,表明行程短暂。
  • 不宿宜无恨:不在此地过夜,应该没有怨恨。
  • 多少行春:行春者,指春游的人;这个词暗示着许多人在春天出游的情景。

典故解析:

“行春”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指的是在春天出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古人常通过行春来寄托情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子容,号澹斋,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词和诗。其作品多描绘生活情感,善于表现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在那个时期,春游是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动,张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美丽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短暂相聚的淡淡惆怅和对未能长久停留的无奈。第一句“水色风光近使君”表明诗人与使君之间的亲近关系,水色与风光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浥尘轻雨逐车轮”则巧妙地将细雨和车轮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春雨轻轻洒落的情景,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暂来不宿宜无恨”,诗人虽然短暂地来到这个地方,却希望没有遗憾,这一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而“多少行春不到人”,则暗示着许多春游的人未能如愿,给人一种失落感。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显惆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色风光近使君:描绘了水面与风光相映成趣,表明诗人与使君的亲近,以及对美景的赞美。
  2. 浥尘轻雨逐车轮:细雨将尘土洗净,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雨水与车轮的结合,形成动态的画面。
  3. 暂来不宿宜无恨:表达了诗人短暂的逗留,希望不留遗憾,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惜别情。
  4. 多少行春不到人:许多行春的游人未能如愿到达,暗示着人生的种种无常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水色与风光的结合,形象化地描绘了自然美。
  • 拟人:细雨“逐”车轮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以及在短暂相聚中的那份惆怅与无奈。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情的淡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色: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代表着自然之美。
  • 风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轻雨:象征着温柔与细腻,传达出一种柔和的感情。
  • 行春:代表着追寻生活美好时光的人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先
    • C. 杜甫
  2. “水色风光近使君”中的“使君”指的是谁?

    • A. 一位朋友
    • B. 一位官员
    • C. 一位诗人
  3. 诗中提到的“行春”指的是:

    • A. 春天的行程
    • B. 春游的人
    • C. 春天的气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张先的《和元居中风水洞上祖龙图韵》都涉及自然与人生的主题,但前者更多表达孤独与豪放,而后者则体现出对春天的细腻感受与惆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括张先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古典诗词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