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时间: 2025-01-22 21:40:48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林碍月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水涵虚上下清,
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
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
莫放修林碍月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乡景象。水面清澈,倒映着天空和岸边的平静。几户人家的门前安静无声,岸边的痕迹显得平坦。浮萍被轻轻撩动,山的影子显现出来,归来的小船在水中划动发出轻微的棹声。进入城郭的僧人,似乎在尘世间寻找归处,过桥的人像是镜中行走的影子。刚刚的细雨,使得秋天的色彩愈加浓厚,不要让修剪的树木遮挡住明亮的月光。

注释

  • 积水:积聚的水,指静水。
  • 涵虚:水面如镜,能够映照周围的景物。
  • 岸痕平:岸边的痕迹非常平坦。
  • 浮萍:水面上的浮萍。
  • 破处:浮萍被撩动的地方。
  • 小艇:小船。
  • 闻棹声:听到划桨的声音。
  • 入郭:进入城郭。
  • 尘里:尘世中。
  • 鉴中行:像镜子中的人一样行走。
  • 已凭:已经依靠。
  • 暂雨:刚刚下过的雨。
  • 修林:修剪的树林。
  • 碍月生:遮挡月光的生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希白,号天池,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任官职,后隐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水乡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水乡秋景。诗的开头“积水涵虚上下清”便设定了诗的基调,清澈的水面映照出空旷的天空,给人以一种空灵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家门静岸痕平”描绘了水边几户人家的宁静,体现出一种安详的乡村生活。

“浮萍破处见山影”一句,通过浮萍的轻动,展现出水中的山影,给人以动态的美感,仿佛一切都在轻柔的水波中变化。小艇归来的声音更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起来。

进入城郭的僧人和过桥的人,像镜中倒影一样,给人以思考人生的感觉。人们在尘世中穿梭,似乎在寻找那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归属。最后几句则通过细雨和秋色的交融,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展现出一种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水涵虚上下清:水面静谧,清澈见底。
  2. 几家门静岸痕平:几户人家门前的宁静,岸边的痕迹显得平坦无波。
  3. 浮萍破处见山影:浮萍轻轻撩动,山的影子映入水中。
  4. 小艇归时闻棹声:归来的小船划水声轻轻传来。
  5. 入郭僧寻尘里去:进入城郭的僧人,似乎在尘世间寻找归处。
  6. 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的人像镜子中的影子一样。
  7. 已凭暂雨添秋色:刚刚的细雨,增添了秋天的色彩。
  8. 莫放修林碍月生:不要让修剪的树林遮挡住明亮的月光。

修辞手法

  • 比喻:过桥的人比作镜中影,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水面和浮萍仿佛有了生命,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乡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外部环境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清澈,反映内心的平和。
  • 山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小艇: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月光:象征理想与美好,常被用来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积水涵虚上下清”的意思是: A. 水很脏
    B. 水面清澈
    C. 水流湍急

  2.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A. 山峰
    B. 水乡
    C. 城市

  3. “过桥人似鉴中行”中的“鉴”指的是: A. 镜子
    B. 水
    C. 影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先的作品更贴近水乡生活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强调山水之间的孤寂与清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