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双调)》
时间: 2025-04-27 19:53:44意思解释
贺圣朝(双调)
原文展示
淡黄衫子浓妆了。步缕金鞋小。
爱来书幌绿窗前,半和娇笑。
谢家姊妹,诗名空杳。
何曾机巧。争如奴道,春来情思,乱如芳草。
白话文翻译
淡黄色的衫子上妆浓艳,走动的时候,脚穿着细缕的金鞋。
喜欢在绿窗前看书,半是因为她的娇笑。
谢家的姐妹,诗名早已无人问津。
哪里有那样的机巧?不如那些仆人所言,春天来了,情思纷乱,像田野上的芳草一样杂乱。
注释
字词注释
- 淡黄衫子:指颜色较淡的黄色衫子,形容女子的服装。
- 浓妆:指化妆很浓烈,形容女子的妆容。
- 缕金鞋:细缕编织的金色鞋子,象征华丽。
- 书幌:书帘,指窗前的书卷和装饰。
- 娇笑:美丽的笑容,带有娇媚之意。
- 谢家姊妹:指谢道韫及其姐妹,古代有名的才女。
典故解析
- 谢家姊妹: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才女,其诗才在当时享有盛名。此处暗指当时的才女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权,号云溪,宋代诗人,擅长词,风格清丽,常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女性与春天的关系。他的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作者借用春天的意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圣朝》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女子容貌的词作。诗中通过“淡黄衫子”和“浓妆”来描绘女子的娇媚与华丽,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这种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失落。特别是提到“谢家姊妹”,暗示着杰出的才女们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反映出对才华与美丽的两难思考。最后一句“春来情思,乱如芳草”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至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忧伤的美学。整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黄衫子浓妆了:开篇即以生动的描写展示女子的妆容与服饰,色彩与装扮的鲜明对比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步缕金鞋小:细腻的描写女子的鞋子,进一步增强了华丽的感觉,金鞋象征着高贵与优雅。
- 爱来书幌绿窗前,半和娇笑:女子在窗前读书的场景,增添了几分文雅,娇笑则透出她的聪慧与风情。
- 谢家姊妹,诗名空杳:提到谢道韫及其姐妹,表达对才女的惋惜,暗示她们的才华未被世人所重视。
- 何曾机巧:对比现代与古代,质疑当今女子的机巧是否及得上昔日才女。
- 争如奴道,春来情思,乱如芳草:最后两句将情感转向春天,表达情思的纷乱与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情思比作杂乱的芳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感情的复杂。
- 对仗:如“淡黄衫子浓妆了”与“步缕金鞋小”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与春天的生机,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才华的惋惜,探讨了美与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的相对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淡黄衫子:象征青春与美丽。
- 浓妆:代表女性的华丽与追求。
- 金鞋:象征高贵与财富。
- 芳草:表现情感的复杂与多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家姊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清照
- B. 谢道韫
- C. 蔡文姬
-
诗中“淡黄衫子浓妆了”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女子的妆容与衣着
- C. 男子的英俊
-
“春来情思,乱如芳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复杂
-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
诗词对比
对比张先的《贺圣朝》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女性之美,但张先更关注外在的华丽与青春的流逝,而李清照则注重内心的情感与思念。两者在艺术表现上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