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里前辈林删定甫六十挂冠夹漈艾轩诸老》

时间: 2025-01-27 03:24:26

□定飞仙去不留,惜余生晚欠从游。

种明逸后屈二指,范景仁边放一头。

有鹿门栖堪遁去,无菟裘计径归休。

却怜荷蓧非真隐,鸡黍殷勤止仲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飞仙去不留,惜余生晚欠从游。
种明逸后屈二指,范景仁边放一头。
有鹿门栖堪遁去,无菟裘计径归休。
却怜荷蓧非真隐,鸡黍殷勤止仲由。

白话文翻译:

飞仙离去不再留恋,惋惜我这余生已晚,无法随心游玩。
种下明逸后,手指却屈起两根,仿佛范景仁那样,纵情放松一头。
有鹿门可供栖息,没必要再图菟裘的归宿。
可怜那荷蓧并非真正隐逸,鸡黍的热情只是停留在仲由的身边。

注释:

  1. 定飞仙:指道教中的飞仙,即修道成仙的人物。
  2. 明逸:明逸指的是名声显赫而悠然自得的生活。
  3. 屈二指:形容放松或无所事事。
  4. 范景仁:范景仁是唐代诗人,以洒脱著称,意指他那种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
  5. 鹿门:道教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代表隐居的地方。
  6. 菟裘:古代一种用兔皮制成的衣服,象征归隐生活。
  7. 荷蓧:荷蓧是指一种植物,代表自然和隐居的理想。
  8. 鸡黍:指的是简单的食物,象征着平淡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壶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豪放和深沉见长。他的作品常体现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社会变化的关注。

创作背景:诗作于作者六十岁时,面临人生的晚境,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惋惜与对未来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涉及了许多道教的元素,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定飞仙去不留”,直接引入了主题,显示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紧接着,作者以“惜余生晚欠从游”展示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惋惜,感叹自己未能在年轻时尽情享受生活。

诗中提到的“种明逸后屈二指”,不仅是对生活状态的描绘,也隐喻着一种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有鹿门栖堪遁去,无菟裘计径归休”则展示了隐士理想的生活状态,鹿门象征着道教的理想归宿,而菟裘则暗示了对世俗的超脱。

最后两句“却怜荷蓧非真隐,鸡黍殷勤止仲由”,通过对比指出了真正隐逸与表面隐逸的不同,表达了对真正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在感情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定飞仙去不留:飞仙已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惋惜。
  • 惜余生晚欠从游:人生已晚,无法尽情享受,表达了对过往的遗憾。
  • 种明逸后屈二指:隐喻放下世事,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 范景仁边放一头:借用范景仁洒脱的形象,表达对生活态度的向往。
  • 有鹿门栖堪遁去:鹿门象征隐逸,愿意归于自然。
  • 无菟裘计径归休:不再追求世俗的安逸,反而向往真正的归隐。
  • 却怜荷蓧非真隐:对表面隐逸的批判,强调真正的心灵归宿。
  • 鸡黍殷勤止仲由:用简单的生活来比喻真实的内心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鹿门”代表隐逸生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显示出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短暂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仙:代表超脱与自由。
  • 鹿门:象征隐逸与自然。
  • 菟裘:代表世俗的追求和安逸。
  • 鸡黍:象征平淡生活的真实与简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鹿门”象征什么?

    • A. 归隐的理想
    • B. 世俗的追求
    • C. 荣华富贵
    • 答案:A
  2. “却怜荷蓧非真隐”中的“荷蓧”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衣物
    • 答案:A
  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

    • A. 快乐
    • B. 忧伤与思考
    • C. 愤怒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刘克庄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而王维则展现了更加宁静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选读》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