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物华无处不东风,只恐东风笑此翁。
双鬓不随春草绿,一尊聊借老颜红。
棋声未急雨声急,眼力无穷脚力穷。
穿径本为行散计,却将篮笋上空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东风吹拂,万物复苏,但我这位老翁却担心东风在嘲笑我。我的白发已不再像春草那样青翠,只有借酒来借助我那衰老的容颜,来掩饰这份迟暮之感。棋声还未急促,雨声却已经急促起来,我的眼力虽然无穷,但脚力已显得疲惫。走这条小道本是为了散步,却不知不觉间也将篮子的竹笋笨重地挂在身上。
注释
- 物华:指自然界的美好事物。
- 东风: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翁:老人的自称,带有谦辞。
- 双鬓:指两侧的头发,常用来形容老人的白发。
- 老颜红:衰老的面容中借酒愈加红润的状态。
- 棋声未急:下棋的声音还不急促,暗指心情较为平静。
- 脚力穷:形容年老体衰,脚力不如从前。
- 穿径:走小路,意指随意散步。
典故解析
在诗中,提到的“东风”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它还承载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而“借酒”这一做法在古诗中常见,寓意借助外物来掩盖内心的孤寂或无奈。同时,诗中提到的“棋声”与“雨声”,不仅是自然的描绘,也暗示了生活中的沉重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宋理宗时期,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迁,作品多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身为年长者,诗人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对自身的衰老有着深刻的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登山》整体上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年华已逝的忧虑。开篇以“物华无处不东风”引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丽,然而紧接着的“只恐东风笑此翁”则将这种美丽与个人的衰老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用“双鬓不随春草绿”来形容自己白发苍苍,与春天的生机形成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在后面的描写中,棋声与雨声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外界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疲惫。尤其是“眼力无穷脚力穷”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对年岁的无奈感受。最后一句“却将篮笋上空蒙”则以一种幽默而又略显无奈的方式,结束了整首诗,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物华无处不东风:春天的到来使得万物复苏,景色迷人。
- 只恐东风笑此翁:感叹年老的自己,担心春天的美好会嘲笑自己衰老的模样。
- 双鬓不随春草绿:白发不再青翠,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 一尊聊借老颜红:借酒来掩饰衰老的容颜,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 棋声未急雨声急:棋局未见紧张,反衬自然环境的变化。
- 眼力无穷脚力穷:虽然眼力依旧,但脚力已然疲惫,暗示衰老的现实。
- 穿径本为行散计:原本是为了散步而行。
- 却将篮笋上空蒙:不知不觉中背负着沉重的竹笋,象征着生活的负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东风与个人的感受相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棋声未急,雨声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韵律感。
- 拟人:将东风拟人化,使其似乎在嘲笑自己,增添了情感的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时光无情的思考。尽管自然界一片生机,但个人的衰老却让人感到无奈与悲伤。诗人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深刻表现了这一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也代表着希望与美好。
- 双鬓:象征着年华的流逝与衰老。
- 篮笋:既是自然的产物,也象征着生活的负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风
B. 春天的温暖
C. 秋天的凉风 -
作者在诗中感叹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自己的衰老
C. 生活的艰辛 -
“棋声未急雨声急”的意思是? A. 下棋的节奏很快
B. 下棋与自然声的对比
C. 雨声和棋声完全相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方岳的《登山》更倾向于反映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登鹳雀楼》则表现出一种壮志豪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但主题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