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次绾得风字韵》

时间: 2025-02-04 15:35:37

荷芰东西鱼映叶,樵舟朝暮客乘风。

清泉雨后分毛发,何必南湖是镜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次绾得风字韵

荷芰东西鱼映叶,樵舟朝暮客乘风。 清泉雨后分毛发,何必南湖是镜中。

白话文翻译

荷花与菱叶在东西方向上交错生长,鱼儿在叶子间穿梭映衬。 樵夫的船只在早晚时分载着旅客乘风而行。 雨后的清泉如同细密的毛发般分流,南湖的美景何必只在镜中才能见到。

注释

  • 荷芰:荷花和菱叶。
  • 映叶:指鱼儿在叶子间游动,形成映衬。
  • 樵舟:樵夫的船只。
  • 朝暮:早晚时分。
  • 分毛发:形容雨后清泉细小而密集的分流。
  • 南湖:可能指某地的一个湖泊,具体地点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雨后游览环波亭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环波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花、菱叶、鱼儿、樵舟和清泉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荷芰东西鱼映叶”一句,通过东西方向的交错和鱼儿在叶子间的游动,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樵舟朝暮客乘风”则进一步以樵舟载客乘风的场景,增添了诗的动感和生活气息。最后两句“清泉雨后分毛发,何必南湖是镜中”,通过对清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认为自然之美无需刻意追求,就在眼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荷芰东西鱼映叶:荷花和菱叶在东西方向上交错生长,鱼儿在叶子间游动,形成映衬。
  2. 樵舟朝暮客乘风:樵夫的船只在早晚时分载着旅客乘风而行,展现了生活的常态和自然的和谐。
  3. 清泉雨后分毛发:雨后的清泉如同细密的毛发般分流,形容清泉的细腻和密集。
  4. 何必南湖是镜中:南湖的美景何必只在镜中才能见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直接感受和欣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荷芰东西”与“樵舟朝暮”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比喻:“清泉雨后分毛发”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清泉的细腻和密集。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感慨,强调自然之美无需刻意追求,就在眼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芰:象征自然的美和生机。
  • 鱼映叶: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 樵舟:象征生活的常态和自然的和谐。
  • 清泉:象征自然的清新和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荷芰东西鱼映叶”中的“荷芰”指的是什么? A. 荷花和菱叶 B. 荷花和荷叶 C. 菱叶和菱花 D. 荷花和菱花

  2. 诗中“樵舟朝暮客乘风”中的“樵舟”指的是什么? A. 渔夫的船只 B. 樵夫的船只 C. 旅客的船只 D. 商人的船只

  3. 诗中“清泉雨后分毛发”中的“分毛发”形容的是什么? A. 清泉的粗大 B. 清泉的细腻和密集 C. 清泉的流动速度 D. 清泉的颜色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曾巩的这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曾巩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