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时间: 2025-02-04 15:26: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岸边江水平,水荇青青渚蒲绿。鸿雁此时俦侣多,乱下沙汀恣栖宿。群依青荇唼且鸣,煖浴蒲根戏相逐。长无矰缴意自闲,不饱稻粱心亦足。性殊凡鸟自知时,飞不乱行聊渐陆。岂同白鹭空洁白,俯啄腥污期满腹。
白话文翻译
江南岸边的江水平静,水中的荇菜青青,渚上的蒲草绿油油。此时鸿雁的伴侣众多,纷纷落在沙汀上自由地栖息。它们成群结队地依偎在青荇上,一边啄食一边鸣叫,温暖地沐浴在蒲根间,相互追逐嬉戏。它们长久以来没有被箭射中的忧虑,心情自在,即使不饱食稻粱也心满意足。它们的性情不同于凡鸟,自知时节,飞行时不乱队形,只是逐渐着陆。它们岂能像白鹭那样空有洁白的羽毛,却低头啄食腥臭污秽,期待填满肚子。
注释
- 水荇: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呈心形,漂浮在水面上。
- 渚蒲:生长在水边的小型蒲草。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或忠贞的伴侣。
- 沙汀:沙滩上的小洲。
- 唼:鸟类啄食的声音。
- 煖浴:温暖地沐浴。
- 矰缴: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
- 稻粱:稻米和高粱,泛指粮食。
- 白鹭:一种水鸟,以鱼虾为食,常被用来象征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色和鸿雁的自在生活,通过对鸿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鸿雁的自在生活。诗中,“水荇青青渚蒲绿”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生机盎然。鸿雁“乱下沙汀恣栖宿”,“群依青荇唼且鸣”,展现了它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比鸿雁和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纯洁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污秽的厌恶。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曾巩诗歌的自然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岸边江水平:描绘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色。
- 水荇青青渚蒲绿:以色彩鲜明的笔触描绘水生植物的生机。
- 鸿雁此时俦侣多:说明鸿雁此时伴侣众多,生活热闹。
- 乱下沙汀恣栖宿:描绘鸿雁自由自在地栖息。
- 群依青荇唼且鸣:展现鸿雁群聚啄食的生动场景。
- 煖浴蒲根戏相逐:描绘鸿雁在蒲草间嬉戏的情景。
- 长无矰缴意自闲:表达鸿雁没有被捕猎的忧虑,心情自在。
- 不饱稻粱心亦足:说明鸿雁即使不饱食也心满意足。
- 性殊凡鸟自知时:强调鸿雁的性情不同于凡鸟,自知时节。
- 飞不乱行聊渐陆:描绘鸿雁飞行时不乱队形,逐渐着陆。
- 岂同白鹭空洁白:通过对比白鹭,表达对纯洁的追求。
- 俯啄腥污期满腹:表达对世俗污秽的厌恶。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比鸿雁和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纯洁与自由的追求。
- 拟人:将鸿雁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如“意自闲”、“心亦足”。
- 对仗:如“水荇青青渚蒲绿”与“鸿雁此时俦侣多”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鸿雁自在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荇青青:象征生机与活力。
- 渚蒲绿:象征宁静与和谐。
- 鸿雁:象征自由与忠贞。
- 沙汀:象征安宁与自由。
- 白鹭:象征纯洁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荇青青渚蒲绿”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A. 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色 B. 北方草原的广阔景色 C. 城市街道的繁华景色 D. 山间溪流的清澈景色
-
诗中鸿雁的特点是什么? A. 飞行时队形混乱 B. 性情不同于凡鸟,自知时节 C. 喜欢啄食腥臭污秽 D. 空有洁白的羽毛
-
诗中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纯洁与自由的追求? A. 对比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间鸟鸣,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曾巩《鸿雁》:前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后者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王维《鸟鸣涧》与曾巩《鸿雁》:前者通过山间鸟鸣表达隐逸生活的宁静,后者通过鸿雁的自在生活表达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时期诗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