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22:40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

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白话文翻译:

湖面平静,随着芦苇岸边延伸,碧蓝的天空倒影在清澈的水中。清晨,一川风露中荷花盛开,六月的蓬莱仙岛,燕子在凉爽中栖息。沧海之上,木筏漂浮,显得空旷而辽阔,银河中的木筏上更是显得微茫。何必辛苦追求天外之物,自然有仙境就在这水乡之中。

注释:

  • 苇岸:芦苇丛生的岸边。
  • 碧天:碧蓝的天空。
  • 清光:清澈的水面。
  • 一川:一片,这里指湖面。
  • 风露:风和露水。
  • 蓬瀛:指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 燕坐:燕子栖息。
  • 沧海:大海。
  • 桴浮:木筏漂浮。
  • 明河:银河。
  • 槎:木筏。
  • 微茫:模糊不清。
  • 仙乡: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游览西湖时所作,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面的平静、天空的碧蓝、荷花的清新以及燕子的栖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诗中“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满足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和精神自由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面平随苇岸长:描绘湖面平静,随着芦苇岸边延伸。
  2. 碧天垂影入清光:碧蓝的天空倒影在清澈的水中。
  3. 一川风露荷花晓:清晨,风和露水中荷花盛开。
  4. 六月蓬瀛燕坐凉:六月的蓬莱仙岛,燕子在凉爽中栖息。
  5. 沧海桴浮成旷荡:沧海之上,木筏漂浮,显得空旷而辽阔。
  6. 明河槎上更微茫:银河中的木筏上更是显得模糊不清。
  7. 何须辛苦求天外:何必辛苦追求天外之物。
  8. 自有仙乡在水乡:自然有仙境就在这水乡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碧天垂影入清光”中,将天空的倒影比作清澈的水面。
  • 拟人:“六月蓬瀛燕坐凉”中,燕子被赋予了人的行为,显得生动。
  • 对仗:“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中,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和精神自由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面:平静、清澈。
  • 碧天:碧蓝、高远。
  • 荷花:清新、美丽。
  • 燕子:凉爽、宁静。
  • 沧海:空旷、辽阔。
  • 明河:微茫、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天垂影入清光”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湖面平静 B. 天空倒影 C. 荷花盛开 D. 燕子栖息

  2. “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尘世的超脱 C. 对仙境的向往 D. 对自由的追求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西湖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杨万里《小池》:以小池为背景,展现了清新自然的意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曾巩的《西湖二首 其二》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愉悦,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超脱尘世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西湖志》: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