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稼轩陈同甫倡和韵,送王正子之襄阳,明》
时间: 2025-01-25 23:42: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辛稼轩陈同甫倡和韵,送王正子之襄阳
立马和君说到襄阳为余先问,
隆中诸葛。往日英雄潮打尽,
怪煞怒涛崩雪。今古恨总多于发。
再问大堤诸女伴,白铜鞮可有闲风月?
谁弹向,楚天瑟?才逢燕市还分别。
怅平生无多知己,几番离合。
此去武昌鱼不少,莫惜颜筋柳骨。
要频看郑虔三绝。一幅新词凄凉犯,
嘱来春并示何生铁。霜夜吼,烛花裂。
白话文翻译
我骑马与你谈起襄阳,你首先问起隆中诸葛亮。往日的英雄已经消沉殆尽,令人痛心的是怒涛冲击下的雪崩。如今和古代的怨恨总是更多于发泄。再问大堤上的女伴,白铜的鞋子是否有闲情逸致?谁在弹奏楚天的瑟?刚在燕市见面又要分别。感叹一生中没有几个知己,经历了多少离散与聚合。这次去武昌,鱼虾不少,不必在意颜面和身体的疲惫。要常常观看郑虔的三绝作品。一幅新词让人感到凄凉,嘱托来年春天再给我分享什么才算真材实料。霜夜里吼叫,烛光下花瓣破裂。
注释
- 襄阳:地名,古时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中心。
- 隆中: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象征智慧和策略。
- 英雄潮打尽:指往日英雄的失落与消逝。
- 白铜鞮:指用白铜制成的鞋子,象征女子的优雅。
- 楚天瑟:楚地的琴,象征音乐和情感的寄托。
- 郑虔三绝:指郑虔的三首绝句,表现出对才华的向往。
- 生铁:形容真实的、有分量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公元1626年-公元1682年),清代诗人,字梦得,号雪窗,出生于湖南。他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陈维崧送别朋友王正子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古代英雄的追忆。诗中不仅有对襄阳的怀念,还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极为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人通过对襄阳的描写,展现出对历史英雄的钦佩与对往日荣光的追思。诗中提到的“隆中诸葛”,不仅点明了襄阳的历史地位,也暗示着诗人对智慧与才能的追求。
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尤其是在提到“怅平生无多知己,几番离合”时,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最后几句提到郑虔的作品与春天的希望,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艺术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文笔优美,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感悟,展现出陈维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立马和君说到襄阳为余先问:骑马与友人谈起襄阳,你首先问我。
- 隆中诸葛:提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预示智者的思考。
- 往日英雄潮打尽:昔日的英雄已然消逝,令人感到惋惜。
- 怪煞怒涛崩雪:愤怒的波涛击打,如同雪崩一般。
- 今古恨总多于发:古今的怨恨多于可以发泄的。
- 再问大堤诸女伴:再问大堤上的女伴们。
- 白铜鞮可有闲风月:她们是否有闲情雅致?
- 谁弹向,楚天瑟:谁在弹奏楚地的瑟?
- 才逢燕市还分别:刚在燕市见面,就又要分别。
- 怅平生无多知己:感叹一生中没有多少知己。
- 几番离合:经历了多少次的聚散。
- 此去武昌鱼不少:这次去武昌,鱼虾还不少。
- 莫惜颜筋柳骨:不必在意容颜与身体的疲惫。
- 要频看郑虔三绝:希望常常观看郑虔的三绝。
- 一幅新词凄凉犯:一首新词令人感到凄凉。
- 嘱来春并示何生铁:嘱托来年春天再告诉我何谓真材实料。
- 霜夜吼,烛花裂:在霜夜里的哭喊,烛光下花瓣破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怒涛崩雪”比喻历史的冲击。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如“霜夜吼”,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的追忆与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襄阳:象征历史与智慧。
- 隆中:智慧的象征。
- 白铜鞮:女子的优雅与闲情。
- 楚天瑟:音乐与情感的象征。
- 郑虔三绝:艺术与才华的象征。
- 霜夜: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隆中”指的是谁的隐居之地? A. 诸葛亮
B. 杜甫
C. 李白
D. 王维 -
“怅平生无多知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朋友的怀念
B. 对历史的追思
C. 对生活的不满
D.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中提到的“郑虔三绝”主要是指什么? A. 三首绝句
B. 三种乐器
C. 三个朋友
D. 三个地方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离愁别绪。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用辛稼轩陈同甫倡和韵,送王正子之襄阳》: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友情的珍视,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后者则融入了更多的历史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