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信笔》

时间: 2025-01-11 06:02:58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落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落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白话文翻译:

午睡时汗如雨下,早晨梳理头发时气候稍微变得凉爽。
落在地上的蟋蟀试着感受风和露水,快乐地鸣叫着互相呼应。
疲惫的旅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流逝的光阴毫不犹豫。
秋天的声音已经如此明显,残余的暑气何足以驱散。
有人说今年的热天气,与往年大为不同。
这种道理恐怕未必成立,难道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年年都有三伏天,日日的天气也并非我所习惯。
如今的婆娑舞姿尚且可以,未来的日子恐怕不如现在。
病重的身体需要一些凉意,没时间去留恋现在的安居。
坐下来静思,西风摇动着井边的梧桐。

注释:

  • 午枕:午睡时。
  • 如洗:形容汗水多,像洗过一样。
  • 晓栉:早晨梳理头发。
  • 落蛩:落在地上的蟋蟀。
  • 倦客:疲惫的旅人。
  • 节物:季节的事物。
  • 流光:时间的流逝。
  • 残暑:剩余的暑气。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三十天。
  • 婆娑:形容树木摇曳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淳,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诗歌中常常反映自己的生活感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作品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秋之交,诗人通过描写天气变化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忧虑。

诗歌鉴赏:

《晓起信笔》是范成大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典范之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末秋初的季节交替。开篇以“午枕汗如洗”引入,直接表现出夏日的酷热,接着用“晓栉气稍苏”描绘了清晨的微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季节的变迁。落蛩的鸣叫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个人的倦怠形成了共鸣。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流光不踌躇”一语,流露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诗人用“残暑何足驱”表达了对残余暑气的不屑,反映了对秋天的期盼。接着,诗人提到“年年有三伏”,揭示了时间的循环,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同时,通过“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传达出对未来日子的忧虑与不安。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感慨,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发对生活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午枕汗如洗:午睡时大汗淋漓,表现酷热的天气。
  2. 晓栉气稍苏:早晨梳理头发时,感觉气温稍微变凉,暗示气候的变化。
  3. 落蛩试风露:落在地上的蟋蟀尝试感受风和露水,象征秋天的到来。
  4. 满意鸣相呼:蟋蟀们互相鸣叫,表现出自然生命的活力。
  5. 倦客感节物:疲惫的旅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6. 流光不踌躇:时间的流逝毫不犹豫,令人感到惋惜。
  7. 秋声已如许:秋天的声音已经明显,暗示季节的转变。
  8. 残暑何足驱:残余的暑气不足以改变秋天的到来。
  9. 人言今岁热:有人说今年的热天气与往年不同。
  10. 迥与常岁殊:这种情况与往年大为不同。
  11. 此理恐未然:这种推论恐怕并不成立。
  12. 岂不知头颅:难道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13. 年年有三伏:每年都有酷热的三伏天。
  14. 日日非故吾:每天的天气也并非我所习惯。
  15. 婆娑今尚可:如今的摇曳姿态尚且可以。
  16. 后当弥不如:未来的日子恐怕更差。
  17. 病骨须一凉:病重的身体需要一些凉意。
  18. 未暇惜居诸:没有时间去留恋现在的生活。
  19. 坐来有清思:坐下来静思,感受到清凉。
  20. 西风摇井梧:西风吹动井边的梧桐,暗示季节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汗如洗”形容酷热,形象生动。
  • 拟人:蟋蟀的鸣叫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
  • 对仗:如“流光不踌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午枕:象征夏日的炎热和疲惫。
  • 晓栉:代表早晨的清新与希望。
  • 落蛩:象征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延续。
  • 流光:时间流逝的象征。
  • 西风:代表秋天的气息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种生物表现秋天的到来? A. 蟋蟀
    B. 蜻蜓
    C. 蜜蜂

  2. 诗中提到“年年有三伏”,这是什么现象? A. 秋天
    B. 夏天最热的时期
    C. 冬天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 A. 乐观
    B. 忧虑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晓起信笔》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季节的变化,后者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诗句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下一句是什么

落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上一句是什么

落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下一句是什么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上一句是什么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下一句是什么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上一句是什么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下一句是什么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上一句是什么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下一句是什么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上一句是什么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上一句是什么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下一句是什么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上一句是什么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下一句是什么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上一句是什么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下一句是什么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上一句是什么

午枕汗如洗,下一句是什么

晓栉气稍苏。上一句是什么

晓栉气稍苏。下一句是什么

落蛩试风露,上一句是什么

落蛩试风露,下一句是什么

满意鸣相呼。上一句是什么

满意鸣相呼。下一句是什么

倦客感节物,上一句是什么

倦客感节物,下一句是什么

流光不踌躇。上一句是什么

流光不踌躇。下一句是什么

秋声已如许,上一句是什么

秋声已如许,下一句是什么

残暑何足驱。上一句是什么

残暑何足驱。下一句是什么

人言今岁热,上一句是什么

人言今岁热,下一句是什么

迥与常岁殊。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