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纪载之备兵肃州》

时间: 2025-01-11 15:04:21

万古焉支路,迢迢欲上天。

送君持汉节,吹角去防边。

问俗清西海,题诗赉酒泉。

羌戎群下拜,不敢向居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古焉支路,迢迢欲上天。
送君持汉节,吹角去防边。
问俗清西海,题诗赉酒泉。
羌戎群下拜,不敢向居延。

白话文翻译:

这条古老的道路延绵不绝,远远地通向天空。
我送你去持有汉朝的节令,吹响号角去守卫边疆。
我问问西海的风俗,题写诗篇赠予酒泉。
羌族和戎族众人都来下拜,根本不敢前往居延。

注释:

  • 焉支路:古代的一条重要道路,延绵不绝。
  • 汉节:指汉朝的军令或节令,象征着权威和责任。
  • 西海:指西方的海域,这里可能指代与西域相关的文化或风俗。
  • 酒泉:古代的重要城市,因其出产美酒而闻名。
  • 羌戎:指古代的少数民族,常与汉朝对抗。
  • 居延:指居延海,地处边陲,象征着边防的前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可则,明代诗人,曾任官职,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边防将士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赴边防的场合,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的边防形势与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送纪载之备兵肃州》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送别诗,程可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寄托,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壮丽。开头的“万古焉支路,迢迢欲上天”描绘出一条古道的悠远,象征着通往边疆的艰难与不易;而后一句“送君持汉节”则明确了送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肩负守边重任的钦佩。诗中提到的“问俗清西海”,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也反映了对西域风俗的探索与了解,增添了文化的厚度。

整首诗在气氛上既有壮阔的边防情景,又不乏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最后两句“羌戎群下拜,不敢向居延”则是对边疆安全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汉朝的威武与强盛。通过对比羌戎的敬畏,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与希望,充分展现了诗人家国情怀的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古焉支路,迢迢欲上天:古老的道路延绵不断,远远的似乎要通向天际,暗示着征途的艰辛与遥远。
  2. 送君持汉节,吹角去防边:送别朋友去边疆,手持汉朝的节令,号角声响起,象征着出征的决心。
  3. 问俗清西海,题诗赉酒泉:关心西方的风俗,写下诗篇赠与酒泉,体现了诗人的文人情怀。
  4. 羌戎群下拜,不敢向居延:羌族和戎族的众人都来敬拜,不敢向汉朝的防线挑战,表达了国家的强大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句中“送君持汉节,吹角去防边”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气势。
  • 象征:汉节象征着权力与责任,号角则象征着出征的勇气与决心。

主题思想: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抒发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崇敬与对家国前途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路: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艰辛的旅程。
  • 汉节:象征着权威、责任与使命感。
  • 号角:象征着出征的号召与战斗的决心。
  • 羌戎:象征着边疆的敌对势力,体现了国防的紧迫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羌戎群下拜”中的“下拜”是什么意思?

    • A. 祈祷
    • B. 敬拜
    • C. 逃避
    • D. 反抗
  3. 诗中提到的“汉节”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权威
    • C. 友谊
    • D. 知识

答案:

  1. C. 明代
  2. B. 敬拜
  3. B. 权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送纪载之备兵肃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边塞的壮丽与将士的豪情,但程可则更多地关注于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而王之涣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与历史感。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