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州》

时间: 2025-01-26 04:19:35

章江回合女墙低,不见行人但鸟啼。

往日聊城谁射矢,至今函谷未封泥。

风吹败叶沈沙砾,日落前营动鼓鼙。

欲向郁孤台上望,乱云含雨草萋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章江回合女墙低,不见行人但鸟啼。
往日聊城谁射矢,至今函谷未封泥。
风吹败叶沈沙砾,日落前营动鼓鼙。
欲向郁孤台上望,乱云含雨草萋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章江河环绕的场景,河边的矮墙低矮,眼前没有行人,只有鸟儿在啼叫。往昔聊城的英雄们曾在此射箭,而如今函谷关仍未被封泥。秋风吹落了树叶,沉入沙石中,夕阳西下时,营地里鼓声阵阵。想要登上郁孤台俯瞰远方,只见乱云含着雨,草地茂盛而萋萋。

注释:

字词注释:

  • 章江:指章江河,流经江西省的河流。
  • 女墙:城墙的一种,特指矮墙。
  • 聊城:古地名,今山东聊城。
  • 射矢:射箭。
  • 函谷:指函谷关,历史上著名的险关。
  • 封泥:比喻封闭、封锁。
  • 鼓鼙:鼓和战斗的号角声,指军营中的喧闹。
  • 郁孤台:指郁孤台,古代名胜之一,适合眺望的地方。
  • 萋萋:形容草木繁茂。

典故解析:

  • 函谷关:历史上重要的关口,象征着防守和封锁。
  • 郁孤台:历史上著名的观景台,常用于表达怀古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可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为特点。他在诗中常常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虔州》创作于明代,正值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与历史兴衰交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虔州》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古诗,诗中通过对章江河边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开篇以“章江回合女墙低”引入,生动描绘了河流的弯曲和低矮的墙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接着“往日聊城谁射矢”一句,回望历史,提及聊城的英雄,流露出对往日英勇事迹的向往与思念。

而“至今函谷未封泥”则将视线转向现实,函谷关作为重要的历史关口,未被封闭,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未解的纷争。随后“风吹败叶沈沙砾”,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叶与沙石相互交融,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欲向郁孤台上望”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眺的愿望,但眼前却是“乱云含雨,草萋萋”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惆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章江回合女墙低:描绘了章江河环绕的地理特征,低矮的女墙暗示着一种静谧的环境。
  2. 不见行人但鸟啼:没有行人,只有鸟儿在啼叫,渲染了孤独的氛围。
  3. 往日聊城谁射矢:回忆起昔日英豪,表现出对英雄事迹的怀念。
  4. 至今函谷未封泥:强调历史的延续性,反映出对当下局势的思考。
  5. 风吹败叶沈沙砾: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6. 日落前营动鼓鼙:描绘战士们的生活,活跃的场景与宁静的环境形成对比。
  7. 欲向郁孤台上望: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望的心情,渴望更广阔的视野。
  8. 乱云含雨草萋萋:描绘了阴云密布、草木茂盛的景象,传达了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事的变迁。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交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章江:象征着自然的流动与历史的延续。
  • 女墙:象征着防御与历史的遗迹。
  • 鸟啼: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函谷关:象征着历史的重压与未解的纷争。
  • 郁孤台:象征着远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章江”指的是哪个河流?
    A. 长江
    B. 章江
    C. 黄河

  2. “欲向郁孤台上望”中,“郁孤台”象征什么?
    A. 远望与希望
    B. 孤独与失落
    C. 战争与和平

  3. 诗中提到的“函谷”是指什么?
    A. 一个城市
    B. 一个重要的关口
    C. 一种植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斗星》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斗星》: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
  • 《春望》:反映了战乱中的忧国情怀,与《虔州》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程可则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