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时间: 2025-02-04 15:28:16
浩淼浮天至,回旋动地翻。
阳关经百折,星宿合双源。
禹甸成功著,尧乡梗患烦。
分支归马谷,正派下龙门。
绝域穷飞鸟,穿堤惧伏鼋。
扬波连北卜,如带走中原。
衮豫流偏驶,徐扬势共奔。
桃花春汛阔,竹箭雪涛喧。
今古常如此,功名不可论。
符徒夸德水,材尽取淇园。
亦有王横策,非无贾让言。
灌田齐雨润,转粟若云屯。
灾异由秦汉,经营及宋元。
荣光曾偶出,旧迹讵常存。
往昔洪流决,民生怨恨吞。
秋风沈白马,使者拥朱轓。
玉节声名大,金堤力役繁。
哀鸣中泽雁,痛哭万夫魂。
舟楫通淮便,泥沙合泗浑。
经纶才不小,修筑道偏尊。
瓠子狂澜静,彭城落日昏。
一时留伟绩,万姓感殊恩。
忠信涛能涉,纷纭舌可扪。
几人思利济,有客拟腾骞。
击目悲怀切,高歌气候温。
饥民愁雨雪,古庙荐菽蘩。
潦倒新诗卷,飘零浊酒尊。
乘槎虚壮志,西望极昆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淼浮天至,回旋动地翻。
阳关经百折,星宿合双源。
禹甸成功著,尧乡梗患烦。
分支归马谷,正派下龙门。
绝域穷飞鸟,穿堤惧伏鼋。
扬波连北卜,如带走中原。
衮豫流偏驶,徐扬势共奔。
桃花春汛阔,竹箭雪涛喧。
今古常如此,功名不可论。
符徒夸德水,材尽取淇园。
亦有王横策,非无贾让言。
灌田齐雨润,转粟若云屯。
灾异由秦汉,经营及宋元。
荣光曾偶出,旧迹讵常存。
往昔洪流决,民生怨恨吞。
秋风沈白马,使者拥朱轓。
玉节声名大,金堤力役繁。
哀鸣中泽雁,痛哭万夫魂。
舟楫通淮便,泥沙合泗浑。
经纶才不小,修筑道偏尊。
瓠子狂澜静,彭城落日昏。
一时留伟绩,万姓感殊恩。
忠信涛能涉,纷纭舌可扪。
几人思利济,有客拟腾骞。
击目悲怀切,高歌气候温。
饥民愁雨雪,古庙荐菽蘩。
潦倒新诗卷,飘零浊酒尊。
乘槎虚壮志,西望极昆仑。
白话文翻译:
浩瀚的黄河水如浮云般流淌,翻滚着波浪。
阳关之路经历了千百次曲折,星宿相合形成双源。
大禹治理的水域成功不易,尧帝的故乡却常有灾难。
河流的分支汇聚回马谷,正道下流至龙门。
在荒凉的地区,飞鸟绝迹,穿越堤坝却惧怕鼋(河狸)。
波涛汹涌连通北方,如同带走了中原的财富。
河水从衮州和豫州偏流,徐徐而来的势头共同奔向远方。
桃花盛开的春潮宽广,竹箭与雪涛声喧嚣。
古今变化如此,功名利禄不可论。
有些人夸耀德水,然而材木已被采尽,只剩淇园。
也有王横的策论,非没有贾谊的劝言。
灌溉田地如雨露滋润,粮食如云般聚集。
灾难从秦汉以来不断,经营问题贯穿宋元。
荣光曾偶尔显现,往日的痕迹难以长存。
昔日洪流决口,民生的怨恨吞噬一切。
秋风吹拂白马,使者乘坐华丽的车辇。
玉节声名显赫,金堤的劳作繁重。
哀鸣在中泽中传来,痛哭的声音汇聚万众的灵魂。
舟船通向淮河,泥沙与泗水交融。
治理才能不小,修筑的道路却偏见尊重。
瓠子在狂澜中静止,彭城的落日幽暗。
一时留下一番伟业,万姓铭记恩泽。
忠信的涛声能够渡过,纷乱的舌头也可触摸。
有多少人思考利济,客人们计划腾飞。
悲伤的目光切切,激昂歌声传达温暖。
饥民忧愁雨雪,古庙中荐菽与兰。
潦倒的诗卷飘零,浊酒的尊杯摇晃。
乘坐木筏怀壮志,西望昆仑的极点。
注释:
- 浩淼:形容水面广阔,波澜壮阔。
- 阳关:古代一个地名,指阳关道,象征着经历曲折的旅程。
- 禹甸:指大禹治水的地方,象征治理与成功。
- 尧乡:尧帝的故乡,代表着理想化的政治与社会。
- 龙门:象征着河流的重要节点,也可以指一个转折点。
- 绝域:极端的地方,指荒凉或偏远的地区。
- 忠信涛:指忠信之人如同波涛一般,能够渡过困难。
典故解析:
- 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象征着治理与智慧。
- 尧帝:传说中的明君,象征着理想的政权和社会。
- 贾谊:西汉时期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其言论常被引用以佐证论点。
- 王横:指王横策,是古代的一位书生,意在表达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丽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作反映对社会、自然及人文的深刻思考,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黄河这一象征,反映了对历史、自然与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民生与治水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黄河》充分展现了许丽京对黄河这一中华母亲河的深刻理解与情感。诗中以“浩淼浮天至”开篇,立刻引起读者的视线,将黄河的伟大与广袤呈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黄河的曲折与流转,隐喻着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
诗中不仅寄托了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历史兴衰的深思。大禹治理洪水的成功与尧乡的灾难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治理水域的艰辛与复杂。诗人在描述历史变迁时,提到“灾异由秦汉,经营及宋元”,揭示了历朝历代因水而起的灾难,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提到“忠信涛能涉,纷纭舌可扪”,表达了对忠诚和信任的期待,以及对权力与舆论的批判。整首诗通过黄河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浩淼浮天至,回旋动地翻:描绘黄河水面广阔,波涛翻滚。
- 阳关经百折,星宿合双源:象征着旅途的曲折与星辰的合一。
- 禹甸成功著,尧乡梗患烦:强调治理与灾难的对立。
- 分支归马谷,正派下龙门:描述河流的分支和重要节点。
- 绝域穷飞鸟,穿堤惧伏鼋:展现荒凉与对自然的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黄河比作母亲,象征生命与滋养。
- 对仗:如“秋风沈白马”与“舟楫通淮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气势。
- 排比:通过重复结构,强调历史的艰辛与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黄河的敬仰与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社会、自然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警示人们珍惜资源,关注民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历史与文化。
- 飞鸟:代表自由与希望,反衬出环境的恶劣。
- 桃花、竹箭: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浩淼”形容什么?
- A. 大海
- B. 黄河
- C. 山川
-
“阳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正道
- B. 休息
- C. 战争
-
诗人提到的“忠信”的意义是什么?
- A. 诚实
- B. 忍耐
- C. 亲情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慨。
- 《登高》:对人生苦短的思考,与《黄河》中对历史的反思相呼应。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精华》
- 《清代诗人研究》
- 《黄河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