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子哭张元易》
时间: 2025-01-26 06:2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诸子哭张元易
作者:刘商 〔唐代〕
盛德高名总是空,
神明福善大朦胧。
游魂永永无归日,
流水年年自向东。
素帷旅榇乡关远,
丹旐孤灯客舍中。
伯道共悲无后嗣,
孀妻老母断根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元易的哀悼,盛德和高名最终都是空虚的,神明和福善的存在也显得模糊不清。游魂永远没有归宿的日子,像流水一样年年向东流去。白色的帷幕和旅人的棺木远离故乡,红色的旌旗和孤独的灯光映照在客舍之中。伯道和我一起悲伤,因他没有后嗣,孤独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则已失去一切根基。
注释:
字词注释:
- 盛德:指高尚的品德。
- 高名:指显赫的名声。
- 游魂:指死去的人的灵魂。
- 永永无归:形容没有归宿,永远流浪。
- 素帷:白色的帷幕,象征丧事。
- 旅榇:指旅行中的棺材。
- 丹旐:红色的旌旗,象征荣华或丧事中的标志。
- 孤灯:形容寂寞的灯光。
- 伯道:指诗人所称的朋友。
- 无后嗣:没有子孙后代。
- 孀妻:指失去丈夫的妻子。
- 断根:比喻失去依靠。
典故解析:
- 游魂:在古代文化中,灵魂常被认为是漂泊的,游魂无归是对死者的悲叹。
- 丹旐:在古代,红色的旌旗常用于丧事,象征对逝者的追思与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哀伤、怀古为主题,情感细腻,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尤其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元易去世后,作者与友人们一同悼念,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充满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家庭和亲人的忧虑。
诗歌鉴赏:
《同诸子哭张元易》是一首充满悲伤与哲思的悼亡之作。诗的开篇就揭示了人们对盛德与高名的反思,表明即便是高尚的德行和显赫的名声,最终也难免归于虚无。作者通过“游魂永永无归日”的描写,展现了对逝者灵魂的惋惜与无奈,死亡使得一切成空,给生者留下的只有对过往的追忆。
随着诗的推进,作者用“流水年年自向东”这一意象,象征着时间的不停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白色的帷幕和旅人的棺木,无不传达出浓厚的丧事气氛,而“丹旐孤灯”则更添了孤寂感,似乎在诉说着逝者在世时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诗人以“伯道共悲无后嗣,孀妻老母断根蓬”总结全篇,展现了逝者家庭的凄凉与无奈,唤起人们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盛德高名总是空:即使拥有高尚的品德和显赫的名声,最终也都是空虚的。
- 神明福善大朦胧:神明和福善的存在在此时显得模糊不清,给人以无奈感。
- 游魂永永无归日:游荡的灵魂没有归宿,暗示对生命的无常和失去的悲哀。
- 流水年年自向东:时间如流水般不断向前流逝,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
- 素帷旅榇乡关远:白色的帷幕和旅人的棺材象征着丧事,表明故乡的遥远与思念。
- 丹旐孤灯客舍中:红色的旌旗和孤独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象征着孤单与哀悼。
- 伯道共悲无后嗣:朋友们共同悲伤,因张元易无子嗣,失去后代的延续。
- 孀妻老母断根蓬:逝者的妻子和母亲失去依靠,生活变得无助,象征着家庭的破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魂”比作无归的灵魂,表现对逝者的惋惜。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用“流水”、“素帷”、“丹旐”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哀伤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张元易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家庭失去的深切悲痛。诗人通过对逝者与家庭的描绘,唤起读者对生死、亲情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盛德:象征着高尚的品德。
- 游魂:象征着逝去的灵魂与无归的哀伤。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素帷:象征丧事,带来悲哀的氛围。
- 丹旐:象征荣华与追思。
- 孤灯:象征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商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游魂永永无归日”中“游魂”的意思是?
A. 旅行的灵魂
B. 逝去的灵魂
C. 幸福的灵魂
D. 快乐的灵魂 -
诗中提到的“丹旐孤灯”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黄鹤楼》 〔崔颢〕
- 《红楼梦》中的诗词,体现对逝去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同诸子哭张元易》都表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后者则是对个人逝去的哀悼。
- 《黄鹤楼》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与本诗的对逝者的追思相似,都是对生命无常的认知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刘商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