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问政山聂威仪》

时间: 2025-01-26 01:43:47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

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

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

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问政山聂威仪 栖蟾 〔唐代〕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 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 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 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先生您安卧在碧绿的山峰上,与各位祖师是知音。得道并不需要特别的法门,孤独的云与我微小的心意相同。山中的雾气仿佛是仙鹤传来的诏书,茶的滋味甚至能与参相比。苦涩的茶香仿佛要带我进入壶中的世界,将来有一天,您会允许我来寻找您。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岑:碧绿的山峰。
  • 诸祖:指各位祖师。
  • 得道:指修行达到高深的境界。
  • 孤云:孤独的云,比喻孤独的修行者。
  • 岚光:山中的雾气。
  • 鹤诏:传说中仙鹤带来的诏书,比喻仙境的召唤。
  • 茶味:茶的滋味。
  • 人参:一种珍贵的药材,这里比喻茶的珍贵。
  • 壶中:指道家所说的壶中天地,即仙境。

典故解析:

  • 孤云同寸心:比喻修行者虽孤独,但心意与天地相通。
  • 岚光薰鹤诏:比喻山中的雾气仿佛是仙鹤传来的仙境召唤。
  • 苦向壶中去:比喻修行者追求进入道家所说的壶中天地,即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栖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修行者的孤独与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栖蟾寄给问政山聂威仪的,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聂威仪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诗中“孤云同寸心”一句,巧妙地将孤独的修行者与广阔的天地相联系,表达了修行者虽孤独但心意与天地相通的境界。而“岚光薰鹤诏”和“苦向壶中去”则进一步以仙境的召唤和修行者的追求,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修行境界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先生安卧在碧绿的山峰上,与各位祖师是知音,表达了诗人对聂威仪的敬仰。
  2. 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得道并不需要特别的法门,孤独的云与我微小的心意相同,表达了修行者虽孤独但心意与天地相通的境界。
  3. 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山中的雾气仿佛是仙鹤传来的诏书,茶的滋味甚至能与参相比,比喻山中的雾气和茶的滋味都具有仙境的特质。
  4. 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苦涩的茶香仿佛要带我进入壶中的世界,将来有一天,您会允许我来寻找您,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聂威仪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云同寸心”和“岚光薰鹤诏”,通过比喻表达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仙境的召唤。
  • 拟人:如“岚光薰鹤诏”,将山中的雾气拟人化为仙鹤传来的诏书。
  • 对仗:如“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聂威仪的敬仰。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诗人展现了修行者虽孤独但心意与天地相通的境界,以及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聂威仪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岑:碧绿的山峰,象征着高远的修行境界。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着孤独的修行者。
  • 岚光:山中的雾气,象征着仙境的召唤。
  • 鹤诏:仙鹤传来的诏书,象征着仙境的召唤。
  • 茶味:茶的滋味,象征着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 壶中:道家所说的壶中天地,即仙境,象征着修行者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孤云同寸心”比喻了什么? A. 孤独的修行者与天地相通 B. 孤独的修行者与仙境相通 C. 孤独的修行者与聂威仪相通 答案:A

  2. 诗中的“岚光薰鹤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中的“苦向壶中去”表达了什么? A. 修行者对聂威仪的敬仰 B. 修行者对仙境的向往 C. 修行者对茶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和对仙境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栖蟾《寄问政山聂威仪》: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但李白的《庐山谣》更多地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的赞美,而栖蟾的《寄问政山聂威仪》则更多地展现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栖蟾的《寄问政山聂威仪》。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栖蟾《寄问政山聂威仪》的详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