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九日登高不果,饮泰丰楼作》
时间: 2025-02-04 15:4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九日登高不果,饮泰丰楼作
作者:姚华 〔清代〕
气霁澄空霜日吐。
堕碧凋黄,犹压重重树。
菊绽初花疏可数。
层楼十九无风雨。
薄酿刍成陶令黍。
无计偷闲,俊赏空延伫。
入市一杯双蟹股。
黄昏灯火城南谱。
白话文翻译
天气晴朗,空中霜日辉映。
落叶纷飞,黄叶凋零,依然压在那些高大的树上。
菊花初开,花朵稀疏可数。
十九层的楼阁上没有风雨。
轻薄的酒酿成了陶渊明的美酒。
无计可施来偷得片刻闲适,
只得在此空中徘徊观赏。
进城买了一杯双蟹,
黄昏时分,城南的灯火开始闪烁。
注释
- 气霁:天气晴朗,指天清气爽。
- 霜日吐:霜打过后的阳光,形容清晨的美好。
- 堕碧凋黄:形容落叶纷飞,绿色的树叶变得稀少。
- 层楼十九:指高楼十九层,象征高处。
- 薄酿:轻薄的酒,通常指清酒。
- 陶令:陶渊明,古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中常表现田园生活而有名。
- 双蟹股:双蟹指两只螃蟹,股则是指螃蟹的腿部。
- 灯火城南谱:城南的灯火开始亮起,谱写出夜色的乐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生平少有记载,其作品多表现清新脱俗的田园情怀,常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日),原本是登高赏菊的时节,然而未能如愿,因而在泰丰楼上饮酒作诗,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蝶恋花 九日登高不果,饮泰丰楼作》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无奈。开头的“气霁澄空霜日吐”便勾勒出了一幅清晨的宁静画面,气候宜人,阳光透过霜后的天空洒落下来。然而,接下来的“堕碧凋黄,犹压重重树”则暗示着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流逝,绿色的树叶逐渐被黄叶取代,仿佛在提醒我们时光的无情。
“菊绽初花疏可数”一句,表达了秋菊初开的孤寂,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诗人在高楼之上遇到的无风无雨,也使得心情愈发空灵。通过“薄酿刍成陶令黍”,作者将酒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相结合,既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
最后几句“入市一杯双蟹股,黄昏灯火城南谱”则呈现了一种市井生活与自然景观的对比。在黄昏时分,城市的灯火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作者不仅在追忆过去的美好,也在感慨人生的种种无奈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气霁澄空霜日吐:描绘了清晨的美丽景象,天空晴朗,霜后的阳光洒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 堕碧凋黄,犹压重重树:落叶纷飞,绿色的树叶稀少,暗示着秋天的凋零。
- 菊绽初花疏可数:初开的菊花稀疏可数,表现出秋天的孤寂。
- 层楼十九无风雨:高楼上没有风雨,象征着一种清静。
- 薄酿刍成陶令黍:通过美酒与陶渊明的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无计偷闲,俊赏空延伫:无计可施,空闲的时间用来欣赏风景,表现出一种无奈。
- 入市一杯双蟹股:进入市区,买了一杯双蟹,描绘了生活的琐碎。
- 黄昏灯火城南谱:黄昏时,城南的灯火亮起,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薄酿”的酒比喻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 对仗:如“气霁澄空”与“黄昏灯火”,形成对称之美。
- 意象:菊花、黄昏灯火等意象,寓意丰富,承载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个人的情感体验,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日:象征着清新与希望,带来了新的开始。
- 菊花:象征着清雅与孤独,代表秋天的生命。
- 灯火:象征着城市生活的温暖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气霁”指的是什么?
- A. 风雨
- B. 晴朗
- C. 雪天
-
“薄酿刍成陶令黍”中“陶令”指的是谁?
- A. 陶渊明
- B. 陶器
- C. 陶土
-
诗中提到的“黄昏灯火”主要描绘了哪个场景?
- A. 乡村
- B. 城市
- C. 森林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姚华的《蝶恋花》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者均以重阳节为背景,但姚华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