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时间: 2025-01-27 04:09:47

地虽湖北稻为乡,岁比曾微一报稂。

望望雨晴求屡告,欣欣守尉德俱良。

共朝负笼争晴割,敢爱当檠滴夜凉。

更拟年丰酒初贱,钩藤免饮涩如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晴 赵蕃 〔宋代〕

地虽湖北稻为乡,岁比曾微一报稂。 望望雨晴求屡告,欣欣守尉德俱良。 共朝负笼争晴割,敢爱当檠滴夜凉。 更拟年丰酒初贱,钩藤免饮涩如棠。

白话文翻译:

尽管地处湖北,稻米之乡,但年景不佳,未曾有一次丰收的报告。 期盼着雨过天晴,多次祈求,欣喜地发现守尉们的德行都很好。 大家一起在清晨背着笼子,争着在晴朗的日子里收割,怎敢贪恋夜晚的凉爽。 更期待着丰收之年,酒价初降,不必再像钩藤那样苦涩地饮酒。

注释:

  • 地虽湖北稻为乡:湖北地区以稻米生产著称。
  • 岁比曾微一报稂:年景不佳,未曾有一次丰收的报告。稂,指不饱满的谷物。
  • 望望雨晴求屡告:期盼着雨过天晴,多次祈求。
  • 欣欣守尉德俱良:欣喜地发现守尉们的德行都很好。
  • 共朝负笼争晴割:大家一起在清晨背着笼子,争着在晴朗的日子里收割。
  • 敢爱当檠滴夜凉:怎敢贪恋夜晚的凉爽。檠,指灯架,此处指夜晚。
  • 更拟年丰酒初贱:更期待着丰收之年,酒价初降。
  • 钩藤免饮涩如棠:不必再像钩藤那样苦涩地饮酒。钩藤,一种苦涩的植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闲适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喜晴》反映了作者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丰收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雨过天晴、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守尉们良好德行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喜晴”为主题,通过对雨过天晴的期盼和对丰收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望望雨晴求屡告”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天气变化的关切和对丰收的殷切希望。“欣欣守尉德俱良”则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和官员德行的肯定。后两句通过对农忙时节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勤劳的身影和对丰收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传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虽湖北稻为乡:开篇点明地点和农业特色,湖北以稻米生产著称。
  2. 岁比曾微一报稂:表达了对年景不佳的遗憾,未曾有一次丰收的报告。
  3. 望望雨晴求屡告:期盼着雨过天晴,多次祈求,表达了对好天气的渴望。
  4. 欣欣守尉德俱良:欣喜地发现守尉们的德行都很好,体现了对社会秩序的肯定。
  5. 共朝负笼争晴割:描绘了农民们清晨忙碌收割的场景,展现了勤劳的身影。
  6. 敢爱当檠滴夜凉:表达了不贪恋夜晚凉爽,专注于农活的决心。
  7. 更拟年丰酒初贱:期待着丰收之年,酒价初降,反映了丰收带来的喜悦。
  8. 钩藤免饮涩如棠:不必再像钩藤那样苦涩地饮酒,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钩藤免饮涩如棠”中,用“钩藤”比喻苦涩的生活,用“棠”比喻美好的生活。
  • 拟人:“望望雨晴求屡告”中,将天气拟人化,仿佛天气能听到人们的祈求。
  • 对仗:“共朝负笼争晴割,敢爱当檠滴夜凉”中,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期盼。通过对雨过天晴的期盼、对丰收的向往以及对守尉德行的赞赏,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雨晴、稻乡、丰收、守尉、负笼、晴割、夜凉、酒贱、钩藤。
  • 详细解释:雨晴象征着天气的变化和丰收的希望;稻乡代表着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依托;丰收是对美好生活的具体体现;守尉象征着社会秩序和官员的德行;负笼、晴割描绘了农民勤劳的身影;夜凉表达了不贪恋舒适,专注于农活的决心;酒贱反映了丰收带来的喜悦;钩藤象征着苦涩的生活,棠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望望雨晴求屡告”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期盼? A. 丰收 B. 雨过天晴 C. 酒价下降 D. 官员德行
  2. “欣欣守尉德俱良”中的“守尉”指的是什么? A. 农民 B. 官员 C. 士兵 D. 商人
  3. “共朝负笼争晴割”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农民清晨忙碌收割 B. 官员清晨办公 C. 士兵清晨训练 D. 商人清晨交易
  4. “钩藤免饮涩如棠”中的“钩藤”和“棠”分别象征什么? A. 苦涩的生活和美好的生活 B. 苦涩的酒和美味的酒 C. 苦涩的植物和美味的植物 D. 苦涩的经历和美好的经历

答案:

  1. B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期盼。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赵蕃《喜晴》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丰收和社会秩序的期盼,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