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乐府十二章·用笔喻》

时间: 2025-01-27 04:11:04

用笔在心不在笔,结密矜庄露神骨。

司封员外侍书来,片言足使君心一。

万几操纵总心生,落笔端人正士形,平原太守颜真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笔在心不在笔,结密矜庄露神骨。
司封员外侍书来,片言足使君心一。
万几操纵总心生,落笔端人正士形,
平原太守颜真卿。

白话文翻译

用笔的关键在于心思,而不在于工具的本身;写作时需要严谨而庄重,才能展现内在的精神和骨气。
一封来自司封员外的书信,简短的话语就能触动君主的心。
万中的决策都源于心中的思考,落笔时展现出正直的士人形象,
像平原太守颜真卿那样。

注释

  • 用笔在心不在笔:强调写作的关键在于内心的思想,而非用什么工具。
  • 结密矜庄:写作时要严谨而庄重,显示出作者的内涵和气质。
  • 司封员外侍书:指的是朝廷中负责封赏的官员的书信。
  • 片言足使君心一:简单的话语就能使君主了解自己的心意。
  • 万几操纵:指的是朝廷中重要的决策和事务。
  • 落笔端人正士形:写作时展现出正直的士人形象。
  • 平原太守颜真卿:指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和政治家颜真卿,象征正直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盛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东晖,号云海,籍贯不详。他的诗歌多以咏史、咏怀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际。诗人在以笔为媒介,表达对写作的理解与对士人应有品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关注。

诗歌鉴赏

《用笔喻》一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写作的精髓与士人的气节。首句“用笔在心不在笔”,强调了写作的内涵,指出真正的写作不仅仅依靠工具,更在于作者的思想与灵魂。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片言足使君心一”的描写,展示出文字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穿透权力的层层屏障,直达人心,显示了诗人对文字的崇高敬意。

诗中提到的“万几操纵”与“落笔端人正士形”,则进一步强调了当权者与士人之间的关系,士人不仅是政治的参与者,更是道德与思想的引导者。最后提及的“平原太守颜真卿”,不仅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认可,也象征着理想士人的形象,正直、才华与责任感的结合。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怀,也有对自身写作态度的反思,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理想与追求,是对传统文化的礼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用笔在心不在笔:写作的关键在于内心的思想,工具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意图。
  2. 结密矜庄露神骨:写作要严谨,展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
  3. 司封员外侍书来:提到朝廷官员的书信,暗示政治与写作的交织。
  4. 片言足使君心一:简短的语言能表达深刻的情感与思想。
  5. 万几操纵总心生:所有的决策和操控都源于心中的思考。
  6. 落笔端人正士形:写作时展现出正直的士人形象。
  7. 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历史人物作为理想士人的象征,强调品德与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笔比作心,强调思想的重要性。
  • 对仗:如“结密矜庄”与“落笔端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颜真卿象征着士人应有的品德,代表了一种理想的价值观。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写作的探讨,表达了对于正直士人形象的向往,强调了内心修养与外在表现的一致性,反映了程盛修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写作与思想的工具。
  • :代表内在的思想与情感。
  • 士人:象征着理想的人格与道德。
  • 颜真卿:历史人物的象征,代表着正直与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用笔在心不在笔”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工具不重要
    B. 工具是关键
    C. 心态与工具同等重要

  2. 谁是“平原太守”? A. 司封员外
    B. 颜真卿
    C. 程盛修

  3. 诗中提到的“片言”指的是什么? A. 繁琐的言辞
    B. 简短的话语
    C. 长篇大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作品,展现了抒情的意境与历史的思考。
  • 《登高》: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表现了士人对社会的关注与个人的感慨。

诗词对比

将程盛修的《用笔喻》与杜甫的《登高》作对比,二者均体现了对历史、社会的深刻关怀,但程盛修更侧重于写作的哲学,而杜甫则更强调个人的困境与社会的动荡。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文人的思想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对程盛修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