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岭瞻新镇,冰溪想旧州。向来欣御李,今日怅依刘。有志思乘兴,无才称拔尤。深知取义负,不假采薪槱。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雪岭上远望新镇,心中怀念着冰溪旁的旧州。曾经高兴地追随李将军,如今却无奈地依附刘氏。虽有志向想要乘兴而行,却自知没有才华出众。深知应承担道义的重任,不需借助外力来提升自己。
注释:
- 雪岭:指高耸的雪山。
- 新镇:新设立的城镇。
- 冰溪:结冰的溪流,指旧时的州县。
- 御李:指追随李将军,李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上的将军。
- 依刘:依附刘氏,刘可能是指某位权贵或地方势力。
- 乘兴:随兴致而行。
- 拔尤:出众,特别优秀。
- 取义负: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 采薪槱:借助外力提升自己,槱(yǒu)指堆积的柴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送别友人赵成都的作品之一,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新旧地名的对比,以及对追随与依附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愿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中的“雪岭”与“冰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而“御李”与“依刘”则反映了诗人对追随与依附的不同态度,前者充满希望,后者则带有无奈。最后两句强调了诗人对道义的坚守,即使没有出众的才华,也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依赖外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赵蕃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岭瞻新镇”:诗人站在高耸的雪山上,远望新设立的城镇,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 “冰溪想旧州”:心中怀念着结冰的溪流旁的旧州,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
- “向来欣御李”:曾经高兴地追随李将军,展现了过去的荣耀与希望。
- “今日怅依刘”:如今却无奈地依附刘氏,反映了现实的无奈与困境。
- “有志思乘兴”:虽有志向想要随兴致而行,但自知没有出众的才华。
- “无才称拔尤”:自知没有才华出众,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识。
- “深知取义负”:深知应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强调了对道义的坚守。
- “不假采薪槱”:不需借助外力来提升自己,表达了自立自强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雪岭”与“冰溪”、“新镇”与“旧州”的对比,突出了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
- 典故:提及“御李”与“依刘”,借用历史人物来表达对追随与依附的思考。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雪岭”对“冰溪”,“有志”对“无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道义的坚守。诗人通过对新旧地名的对比和对追随与依附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雪岭:象征着高远与新生的希望。
- 冰溪:象征着过去的回忆与冻结的时光。
- 新镇: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未来的可能性。
- 旧州:代表着过去的记忆与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雪岭”与“冰溪”分别象征着什么? A. 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 B. 高远与冻结的时光 C. 新的开始与过去的记忆 D. 未来的希望与历史的沉淀
-
诗中的“御李”与“依刘”分别表达了什么? A. 追随与依附的不同态度 B. 过去的荣耀与现实的无奈 C. 希望与困境 D. 荣耀与无奈
-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A. 对道义的坚守 B. 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识 C. 自立自强的决心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送别诗,如《送别》、《送友人》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送别诗的风格与特点。
- 其他宋代诗人的送别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王安石的《送别》等,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赵蕃的《送赵成都五首》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在表达对友人的祝愿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与解读。
-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提供了丰富的宋诗鉴赏资料,包括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