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邢叔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24:07

听说桃川事,凭虚意欲仙。

真成在人境,无用觅渔船。

卜宅自何载,赋诗凡几篇。

挥毫傥毋靳,图貌并流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说桃川事,凭虚意欲仙。真成在人境,无用觅渔船。卜宅自何载,赋诗凡几篇。挥毫傥毋靳,图貌并流传。

白话文翻译:

听说桃川的传说,心中向往如同想要成仙。真正的仙境就在人间,无需再去寻找渔船。选择住所自古以来就有记载,创作的诗篇有多少篇。挥毫作画时请不要吝啬,图画和诗篇一起流传。

注释:

  • 桃川事:指传说中的桃花源,一个理想化的隐居之地。
  • 凭虚:凭空,心中想象。
  • 意欲仙:向往成仙,比喻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真成:真正的成就或境界。
  • 人境:人间。
  • 卜宅:选择住所。
  • 挥毫:指作画或写字。
  • 傥毋靳:傥,假如;毋靳,不要吝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听闻或阅读关于桃花源的传说后,有感而发,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源传说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听说桃川事,凭虚意欲仙”展现了诗人对传说中的理想之地的美好想象,而“真成在人境,无用觅渔船”则进一步强调了理想境界其实就在人间,无需远求。后两句“挥毫傥毋靳,图貌并流传”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说桃川事,凭虚意欲仙”:诗人听说了桃花源的传说,心中产生了向往,仿佛想要成仙一般。
  2. “真成在人境,无用觅渔船”:诗人认为真正的理想境界就在人间,不需要再去寻找传说中的渔船。
  3. “卜宅自何载,赋诗凡几篇”:诗人思考选择住所的历史,以及自己创作的诗篇数量。
  4. “挥毫傥毋靳,图貌并流传”:诗人希望在创作时不要吝啬,希望自己的图画和诗篇能够流传。

修辞手法:

  • 比喻:“意欲仙”比喻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对仗:“真成在人境,无用觅渔船”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强调理想境界就在人间,鼓励人们通过艺术创作来实现和传承这种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川:象征理想化的隐居之地。
  • 仙:象征理想境界。
  • 人境:象征现实生活。
  • 挥毫:象征艺术创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桃川事”指的是什么? A. 桃花源的传说 B. 桃树的种植 C. 川流不息的河流 D. 川菜的制作 答案:A

  2. 诗人认为理想境界在哪里? A. 天上 B. 人间 C. 水中 D. 梦中 答案:B

  3. 诗中“挥毫傥毋靳”表达了什么? A. 对绘画的厌恶 B. 对创作的吝啬 C. 对创作的热情 D. 对流传的担忧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隐居之地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呈邢叔三首》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艺术创作的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陶渊明集》:包含了陶渊明的多篇作品,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