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徐永叔》

时间: 2025-04-29 04:21:57

忆曾看竹过焦山,重记同舟骇浪间。

邂逅真成肺肝热,别离空益鬓毛斑。

刍青饭白吾能设,车殆马烦君莫还。

此去江淮两萧瑟,为言无遣尺书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别徐永叔 忆曾看竹过焦山,重记同舟骇浪间。 邂逅真成肺肝热,别离空益鬓毛斑。 刍青饭白吾能设,车殆马烦君莫还。 此去江淮两萧瑟,为言无遣尺书悭。

白话文翻译:

回忆曾经一起在焦山观赏竹林,再次记得同舟共济在惊涛骇浪中的情景。 偶然相遇让我们内心激动,离别却只增添了白发。 我能够准备青草和白饭,但愿你不要因为旅途劳顿而返回。 这次前往江淮地区,两地都显得萧条,希望你不要吝啬书信。

注释:

  • 焦山: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 骇浪:惊涛骇浪,形容波涛汹涌。
  • 肺肝热:形容内心激动。
  • 鬓毛斑:指白发,比喻年老。
  • 刍青饭白:指简单的食物,刍指草料,饭指米饭。
  • 车殆马烦:形容旅途劳顿。
  •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流域。
  • 尺书:书信。
  • 悭:吝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章泉,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赠别之作。这首诗是赠别友人徐永叔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送别友人徐永叔时所作,诗中回忆了两人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即将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忆曾看竹过焦山”和“重记同舟骇浪间”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两人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展现了友情的珍贵。而“邂逅真成肺肝热,别离空益鬓毛斑”则深刻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相聚时的喜悦,也有离别时的哀愁。最后两句“此去江淮两萧瑟,为言无遣尺书悭”则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期望,希望友人不要忘记写信,保持联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是一首优秀的赠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曾看竹过焦山”:回忆曾经一起在焦山观赏竹林,展现了两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2. “重记同舟骇浪间”:再次记得同舟共济在惊涛骇浪中的情景,强调了友情的坚固。
  3. “邂逅真成肺肝热”:偶然相遇让我们内心激动,形容友情的深厚。
  4. “别离空益鬓毛斑”:离别却只增添了白发,表达了离别带来的哀愁。
  5. “刍青饭白吾能设”:我能够准备青草和白饭,表示愿意为友人提供帮助。
  6. “车殆马烦君莫还”:但愿你不要因为旅途劳顿而返回,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
  7. “此去江淮两萧瑟”:这次前往江淮地区,两地都显得萧条,形容离别的凄凉。
  8. “为言无遣尺书悭”:希望你不要吝啬书信,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肺肝热”比喻内心激动,“鬓毛斑”比喻年老。
  • 对仗:“忆曾看竹过焦山,重记同舟骇浪间”和“邂逅真成肺肝热,别离空益鬓毛斑”等句中,词语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离别。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感慨,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期望,希望友人不要忘记写信,保持联系。

意象分析:

  • 焦山:地名,象征着两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 骇浪:惊涛骇浪,象征着友情的坚固。
  • 肺肝热:内心激动,象征着友情的深厚。
  • 鬓毛斑:白发,象征着离别带来的哀愁。
  • 江淮:长江和淮河流域,象征着离别的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忆曾看竹过焦山”中的“焦山”位于哪个省份? A. 江苏省 B. 浙江省 C. 安徽省 D. 江西省 答案:A

  2. 诗中“邂逅真成肺肝热”中的“肺肝热”比喻什么? A. 内心平静 B. 内心激动 C. 内心冷漠 D. 内心悲伤 答案:B

  3. 诗中“别离空益鬓毛斑”中的“鬓毛斑”比喻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健康 D. 疾病 答案:B

  4. 诗中“此去江淮两萧瑟”中的“江淮”指的是哪两条河流? A. 长江和黄河 B. 长江和淮河 C. 黄河和淮河 D. 长江和珠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离别的无奈。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赵蕃《赠别徐永叔》:两首诗都是送别诗,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景物的描绘,而赵蕃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