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择过门告别口占送之》

时间: 2025-02-04 16:14:23

平生几作送行诗,展卷常增别后思。

我分无堪祇贫贱,君才未免尚驱驰。

江山此去虽多识,桃李何心亦念离。

邂逅有人频寄字,要知安否慰孤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择过门告别口占送之 赵蕃 〔宋代〕

平生几作送行诗,展卷常增别后思。 我分无堪祇贫贱,君才未免尚驱驰。 江山此去虽多识,桃李何心亦念离。 邂逅有人频寄字,要知安否慰孤羁。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中写过多少次送别诗,每次展开诗卷都会增加别后的思念。 我的命运只能忍受贫贱,而你的才华却不得不四处奔波。 你此去江山虽能认识更多的人,但桃李为何也要思念离别呢? 如果有人频繁寄信来,要知道我的安好,以慰我孤独的羁旅之思。

注释:

  • 平生:一生。
  • 展卷:展开书卷,这里指阅读自己的诗作。
  • 别后思:离别后的思念。
  • 我分无堪:我的命运无法改变。
  • 祇贫贱:只能忍受贫贱的生活。
  • 君才:你的才华。
  • 未免尚驱驰:不得不四处奔波。
  • 江山:指各地。
  • 多识:认识更多的人。
  • 桃李何心:桃李为何。
  • 亦念离:也思念离别。
  • 邂逅:偶然。
  • 频寄字:频繁寄信。
  • 要知安否:要知道是否安好。
  • 慰孤羁:安慰孤独的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送别诗。这首诗是他在朋友公择离开时即兴创作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朋友公择离开时即兴创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中,“平生几作送行诗”一句,既是对自己多次写送别诗的回顾,也是对别后思念的预感。“我分无堪祇贫贱,君才未免尚驱驰”,诗人以自己的贫贱对比朋友的才华,表达了对朋友的羡慕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江山此去虽多识,桃李何心亦念离”,诗人以桃李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思念。最后两句,诗人希望有人能频繁寄信来,以慰他孤独的羁旅之思,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几作送行诗,展卷常增别后思。”

    • 诗人回顾自己多次写送别诗的经历,每次阅读这些诗作都会增加别后的思念。
  2. “我分无堪祇贫贱,君才未免尚驱驰。”

    • 诗人感慨自己的命运只能忍受贫贱,而朋友的才华却不得不四处奔波。
  3. “江山此去虽多识,桃李何心亦念离。”

    • 诗人想象朋友此去能认识更多的人,但桃李为何也要思念离别呢?
  4. “邂逅有人频寄字,要知安否慰孤羁。”

    • 诗人希望有人能频繁寄信来,要知道他的安好,以慰他孤独的羁旅之思。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以自己的贫贱对比朋友的才华,表达了对朋友的羡慕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 比喻:诗人以桃李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朋友的羡慕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 桃李:桃李在诗中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诗人以桃李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分无堪祇贫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喜悦
  2. 诗中“江山此去虽多识”中的“江山”指的是什么?

    • A. 国家
    • B. 山水
    • C. 各地
    • D. 朋友
  3. 诗中“邂逅有人频寄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希望?

    • A. 希望有人频繁寄信来
    • B. 希望有人频繁来访
    • C. 希望有人频繁写诗
    • D. 希望有人频繁送礼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和赵蕃的这首诗都是送别诗,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