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时间: 2025-01-23 00:1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
岧峣青莲界,萧条孤兴发。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严城自有限,一水非难越。
相望曙河远,高斋坐超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风景,描写了川上风雨来袭,转瞬之间整个城阙都被雨水笼罩。高耸的青莲山在雨中显得岧峣,孤独的兴致在萧条中涌现。山前的景色已然清净,夜幕降临时阴霭也已消散。乔木在夏天的凉风中生长,流云在月光下显得分外美丽。城池的面积本就有限,水流并不难以逾越。远望曙光中的河流,高高的书斋中我坐着,感到一阵超然的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须臾:瞬间,短暂的时间。
- 岧峣:形容山高而陡峭。
- 阴霭:指阴云或雾霭。
- 乔木:指高大的树木。
- 吐华月:流云在月光下仿佛在吐出光华。
典故解析:
- “青莲”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清高和脱俗,可能与佛教相关,诗中提到的“青莲界”可理解为一种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韦应物在同德寺游览时,雨后的景色让他产生了对自然的感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同德寺雨后》是一首描绘雨后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川上风雨、山川清丽、云月交映等场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篇“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以动人心弦的叙述方式引入雨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富有变化的氛围。接下来的“岧峣青莲界,萧条孤兴发”则让人感受到雨后的宁静与孤雅,青莲山在雨中愈发显得高耸,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高也随之浮现。
整首诗的意象交替丰富,前山的净与阴霭的消散、乔木的生长与流云的变化相得益彰,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此外,最后两句“相望曙河远,高斋坐超忽”更是将视角拉远,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思索和内心的超然,展现了他在自然景观中获得的心灵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川上风雨来:描绘了川边雨水的到来,表现出天气的突变。
- 须臾满城阙:短时间内便让城阙被雨水淹没,强调了风雨的迅速。
- 岧峣青莲界:高耸的青莲山在雨中显得更加巍峨。
- 萧条孤兴发:在这种萧条的环境中,孤独的兴致自然而然地浮现。
- 前山遽已净:雨后山前的景色迅速变得清澈。
- 阴霭夜来歇:阴霭在夜晚消散,象征着雨后的宁静。
- 乔木生夏凉:夏日的凉意在高大树木间弥漫。
- 流云吐华月:流动的云朵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严城自有限:城池的范围本就有限。
- 一水非难越:水流并不难以跨越,象征着阻碍并不具挑战性。
- 相望曙河远:远望曙光中的河流,展现出一种宽广的视野。
- 高斋坐超忽:坐在书斋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雨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与孤高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自然的变化,人生的无常。
- 青莲:象征清高与脱俗。
- 阴霭:象征烦闷与压抑,雨后消散则代表希望的重现。
- 乔木、流云: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变化,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什么? A. 邪恶 B. 清高 C. 平庸
-
“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中“须臾”是什么意思? A. 很久 B. 短暂 C. 不久
-
诗中提到的“高斋”指的是什么地方? A. 书房 B. 庭院 C. 教室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韦应物的《同德寺雨后》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韦应物更侧重于雨后动感的描绘,而王维则更注重秋夜的静谧与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
- 《韦应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