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其三 食》
时间: 2025-01-27 04:0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其三 食
作者: 易顺鼎
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对面饱端相。是天生两口,甜恩苦怨,总要同尝。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漱水休倾却,中有脂香。
闻道别来餐减,只相思一味,当作家常。
想靓犀微露,剔着假思量。惩桃花煮成红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
侬只梦胡麻熟否,不梦黄粱。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最初的时候,想起那餐食的情景,看到对面的人满怀食欲。
天生一对,甜蜜的恩情和苦涩的怨恨,注定要一起品尝。
还把“檀郎”二字细细品味,如同在咀嚼槟榔。漱口时水不必倾倒,里面还有脂肪的香味。
听说自从分别后,饭量减小,只有思念的滋味,这也算是家常的事。
想起那美丽的犀牛角微微露出,细细思索着假象的思量。
惩罚桃花,让它煮成红色的粥,心里早已埋葬了春天的光华。
我只是梦见胡麻是否成熟,却不梦见黄粱的美梦。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梅妆:清晨的梅花妆点,形容早晨的清新。
- 檀郎:指恋人或情人,含有亲昵的语气。
- 漱水:漱口,清洗口腔。
- 脂香:脂肪的香味,形容食物的美味。
- 黄粱:指黄粱美梦,寓意虚幻的梦境。
典故解析:
- 桃花煮成红粥:桃花象征着爱情与美丽,煮成红粥意在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惋惜。
- 黄粱梦:出自《庄子》,指虚幻的梦想,强调人们对现实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约1640-约1710),清代词人,字兰亭,号懋亭,浙江人。其词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细节与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饮食与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出对生活琐事的深切体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 其三 食》通过对饮食的描写,映射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往日情怀的追忆。诗的开头便以“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引入,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仿佛唤起了读者的思绪。紧接着,诗人讲述了与恋人之间的甜蜜与苦涩,强调了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体现了爱情的复杂性。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这句将恋人之间的情感比作槟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品味。接下来的几句更是将思念与饮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生活的平淡与思念的深刻。通过对“红粥”的描写,诗人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失去的无奈与惋惜。
整体来看,诗中的情感细腻而真挚,既有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也有对爱情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易顺鼎作为词人的非凡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回忆起早晨的清新与美好。
- “对面饱端相”:看到对面的人心满意足。
- “是天生两口,甜恩苦怨,总要同尝”:天生一对,甜蜜与苦涩的感情必定要一起经历。
-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将“檀郎”两个字细细品味,如同槟榔一般。
- “漱水休倾却,中有脂香”:漱口时不必倾倒水,里面还有香味。
- “闻道别来餐减,只相思一味,当作家常”:听说自从分别后,饭量减小,只有思念成为家常。
- “想靓犀微露,剔着假思量”:想着美丽的犀牛角,细细思考着假象。
- “惩桃花煮成红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将桃花煮成红色的粥,心中早已埋葬了春光。
- “侬只梦胡麻熟否,不梦黄粱”:我只是梦到胡麻是否成熟,却不梦见黄粱的美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檀郎”比作槟榔,增加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饮食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情感的追忆与思考,强调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妆:象征清新与美好。
- 檀郎:象征爱情与亲密关系。
- 桃花:象征美丽与爱情的惋惜。
- 红粥:象征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檀郎”指的是: A. 朋友
B. 恋人
C. 家人 -
“惩桃花煮成红粥”意指: A. 美好的回忆
B. 对爱情的失去
C. 生活的平淡 -
诗人对饮食和情感的态度是: A. 轻视
B. 细腻
C.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过去情感的追忆。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诗词对比:
- 易顺鼎与李清照的作品,虽然风格不同,但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反思与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易顺鼎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