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公招饭灵感院》

时间: 2025-01-27 03:17:21

竹舆响肩舻哑呕,芙蕖城晓六月秋。

露华犹泫草光合,晨气欲动荷香浮。

给孤独园赖君到,伊蒲塞供为我羞。

僧窗各自占山色,处处薰炉茶一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子公招饭灵感院
作者: 曾几 〔宋代〕

竹舆响肩舻哑呕,
芙蕖城晓六月秋。
露华犹泫草光合,
晨气欲动荷香浮。
给孤独园赖君到,
伊蒲塞供为我羞。
僧窗各自占山色,
处处薰炉茶一瓯。


白话文翻译:

竹舆的声响与小船的沉默交织在一起,
芙蕖城的晨曦中,六月的秋意渐显。
露水如泪,湿润了草叶,与阳光交融,
清晨的气息即将唤醒,荷花的香气飘浮。
孤独的园子因有你而显得温暖,
那蒲扇掩映着我的害羞与期待。
僧人的窗前,各自占有山色的美景,
四处弥漫着香炉中茶的清香。


注释:

  • 竹舆:用竹子制成的轿子,古代的交通工具。
  • 肩舻:肩舷上的小船,指小船的声响。
  • 芙蕖:荷花,常用于描绘水边的美景。
  • 露华:露水,清晨的露珠。
  • 孤独园:指一个人静谧的园子,象征内心的宁静。
  • 伊蒲:指蒲扇,古代常用的扇子。
  • 薰炉:香炉,指焚香的器具。

典故解析:

  • 孤独园: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内心的宁静。
  • 芙蕖:在古代文学中,荷花常用以象征清雅、美丽和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生活在宋代,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闲暇时,与友人一同游玩于自然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早晨。诗人通过对竹舆和肩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展现了水乡的恬静。接着,诗人用“露华犹泫草光合”来表现清晨露水带来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湿润的感觉。荷花的香气在晨气中弥漫,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孤独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心灵的寄托。它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对友人的依赖。最后,诗人描绘了僧窗前的山色与香气,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宁静环境的氛围,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既有细腻的观察,也有深切的情感流露,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舆响肩舻哑呕:声响交错,表现出一种安静的和谐。
  2. 芙蕖城晓六月秋:描绘清晨的荷花,暗示时间的流逝。
  3. 露华犹泫草光合:露水的晶莹与阳光的交融,象征新生。
  4. 晨气欲动荷香浮:清晨的气息唤醒了荷花的香气,表现自然的活力。
  5. 给孤独园赖君到:表达对友人的依赖,营造温暖的氛围。
  6. 伊蒲塞供为我羞:蒲扇的遮掩,象征内心的羞怯与期待。
  7. 僧窗各自占山色:每个人都有自己欣赏的自然之美。
  8. 处处薰炉茶一瓯:四处弥漫的茶香,带来生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晨气欲动”,将晨气拟人化,生动形象。
  • 对仗:如“竹舆响肩舻”,声与声的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舆:象征轻松与优雅的生活方式。
  • 芙蕖:象征纯洁与美丽,连接自然与人的情感。
  • 孤独园:象征宁静的心灵空间。
  • 薰炉茶:象征生活的恬淡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独园”主要象征什么?

    • A. 热闹的聚会
    • B. 内心的宁静
    • C. 旅行的目的地
  2. “晨气欲动荷香浮”中的“荷香”主要与什么相联系?

    • A. 友情
    • B. 自然的美好
    • C. 生活的烦恼
  3. 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哪种生活态度的追求?

    • A. 奢华
    • B. 淡泊明志
    • C. 追名逐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曾几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但曾几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