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 春色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6:54:30

桃花流水,杏花微雨,梅花香雪。

芳菲会同梦,占春光三绝。

红袖高楼帘半揭。

正相宜、紫箫吹彻。

华灯用何有,有多情明月。

意思解释

忆少年 春色二首 其一

原文展示

桃花流水,杏花微雨,梅花香雪。
芳菲会同梦,占春光三绝。
红袖高楼帘半揭。
正相宜紫箫吹彻。
华灯用何有,有多情明月。

白话文翻译

桃花在流水中轻轻飘荡,杏花在细雨中轻轻摇曳,梅花的香气飘散在雪中。
春天的花朵如同美好的梦境,争相占据着这春光的绝美时刻。
高楼中的红袖女子,轻轻揭起窗帘,正适合在此时听紫箫的悠扬乐声。
华灯点亮,月光明亮,似乎在诉说着多情的故事。

注释

  1. 桃花流水:桃花随水而漂流,象征春天的美好景象。
  2. 杏花微雨:杏花在细雨中轻轻摇曳,表现春日的柔情。
  3. 梅花香雪:梅花在雪中绽放,香气四溢,暗指坚韧与美丽。
  4. 芳菲:指的是花草的芳香与繁盛。
  5. 红袖:指的是穿红衣的女子,常用于描绘美女。
  6. 紫箫:一种优雅的乐器,象征着高雅的音乐。

典故解析

  • 桃花流水:典出《庐山谣》,桃花与流水的结合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芳菲:常用来形容春天的花草繁盛,表现生机盎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天,可能是在吴湖帆游览江南水乡时所作,表现了他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春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少年 春色二首 其一》展现了吴湖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往昔青春的追忆。诗中通过桃花、杏花和梅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开篇的三句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尤其是“桃花流水,杏花微雨,梅花香雪”,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春天景色,也隐含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向往。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红袖高楼帘半揭”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似乎在期待一场与美丽女子的相遇。后面的“紫箫吹彻”则通过音乐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的生动与温情,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最后一句“华灯用何有,有多情明月”,则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现得淋漓尽致,明月的多情与华灯的璀璨相得益彰,令人心向往之,留下无限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花流水,杏花微雨,梅花香雪: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桃花随水漂流,杏花在细雨中摇曳,梅花散发香气,营造出春天的生机。
  2. 芳菲会同梦,占春光三绝:春天的花草如同梦境般美好,竞相占据春光的绝美时刻。
  3. 红袖高楼帘半揭:高楼的女子轻轻揭起窗帘,暗示着春天的温暖与期待。
  4. 正相宜紫箫吹彻:在这样的氛围中,紫箫的悠扬声响恰到好处。
  5. 华灯用何有,有多情明月:华灯点亮,月光明亮,似乎在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比作梦境,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桃花流水,杏花微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让花朵与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增添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一种清新、恬淡而又富有情感的诗意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着美丽和春天的到来。
  • 杏花:代表温柔和细腻的情感。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红袖:意象中的女子,传递出爱情的期待与渴望。
  • 紫箫:代表高雅的音乐,表达出春天的生动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三种花分别是哪些? A. 桃花、梅花、桂花
    B. 桃花、杏花、梅花
    C. 杏花、梅花、菊花

  2.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乐器是__

  3.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对/错)

答案

  1. B. 桃花、杏花、梅花
  2. 紫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春天景色,但更多展现个人情感与思绪。
  • 杜甫《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感受,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湖帆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春天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