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其二 题扇面蜂蝶》
时间: 2025-01-11 14:2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其二 题扇面蜂蝶
作者:梁清标 〔明代〕
落花飞絮游丝罥。傍若个秋千院。
凤子蜻蛉双翅颤。寻香沾粉,缀红成片。
莫使愁人见。绿烟如织银塘慢。
性癖长耽花鸟伴。苦被黄尘催鬓短。
谢池春咏,滕王蝶恋。写入轻罗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花鸟的欢愉。落花和飞絮如游丝般飘散,仿佛在秋千院旁轻舞。蜻蜓和蜜蜂翅膀轻颤,寻香而来,沾染上花粉,装点成片的红色。不要让愁苦的人看到这一切,绿烟缭绕,像织成的银色河塘,缓缓流动。作者性情向来沉迷于花鸟的陪伴,然而却苦于尘世的纷扰,头发已因忧愁而渐渐变白。最后,提到谢池春咏和滕王的蝶恋,这一切美好都写在轻罗扇上,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飞絮:飘舞的柳絮或花絮。
- 游丝:如丝般飘动的事物。
- 凤子:指蜻蜓,形态轻盈。
- 沾粉:吸取花蜜或花粉。
- 绿烟如织:形容春天的烟雾缭绕,仿佛织成的美丽画面。
- 黄尘:指世俗的烦扰与忧愁。
- 谢池:指谢安的池塘,常用来代表美景。
- 滕王:指滕王阁,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
典故解析
- 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因其高雅的品味和诗作而被后人铭记。
- 滕王阁:王勃的《滕王阁序》使此地声名远扬,常被文人咏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意境著称。他的诗风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天,正值花鸟盛开之际,诗人借助蜂蝶的描写,表达对春日美景的热爱,以及面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和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 其二 题扇面蜂蝶》以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生命的脆弱。开头以“落花飞絮游丝罥”引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春日的轻盈与美好。诗中蜻蜓与蜜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还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欢愉的瞬息万变。随后,诗人转向内心的忧愁,表达对愁苦的反思,“莫使愁人见”一句,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在世俗中承受的无奈与痛苦。最后,诗人以“写入轻罗扇”结束,暗示着这些美景与情感都如同扇面上的图案,虽美丽却难以长久,令人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花飞絮游丝罥:描绘春天景象,落花与飞絮如丝般飘散。
- 傍若个秋千院:比喻轻盈的景象,如同在秋千上摆动。
- 凤子蜻蛉双翅颤:蜻蜓和蜜蜂在花间飞舞,形象生动。
- 寻香沾粉,缀红成片:它们为寻找花香而沾染花粉,形成美丽的色彩。
- 莫使愁人见:劝诫不要让忧愁的人看到这美景,暗含对世事的无奈。
- 绿烟如织银塘慢:春天的烟雾如同织成的美丽,流淌着宁静。
- 性癖长耽花鸟伴:表达自己对花鸟的喜爱与依恋。
- 苦被黄尘催鬓短:感叹世俗的烦扰,导致自己头发渐白。
- 谢池春咏,滕王蝶恋:提及古代名人及名景,表达对美好情感的追忆。
- 写入轻罗扇:将这些美好都描绘在扇子上,似乎是一种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烟如织”,将春景比作织物,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如“蜻蛉双翅颤”,使得自然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寻香沾粉,缀红成片”,工整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扰的感慨。在欢愉与忧愁之间,诗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的易逝。
- 蜻蛉:象征轻盈与灵动,代表自然的活力。
- 黄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忧愁,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 轻罗扇:象征优雅与美丽,同时也是内心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子”指的是哪种昆虫?
A. 蝴蝶
B. 蜻蜓
C. 蜜蜂 -
“绿烟如织银塘慢”中的“绿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烟雾缭绕的美景
B. 烦恼与忧愁
C. 春天的宁静 -
诗中“莫使愁人见”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B. 对世俗烦扰的无奈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春日的美好与情感的细腻。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均描绘自然美景,但梁清标更侧重春日的生机与个体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两者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