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容州程员外端州吴员外》
时间: 2025-01-27 04:0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容州程员外端州吴员外 徐铉 〔唐代〕
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 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 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 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 连镳适炎徼,并命曲州兵。 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 俗杂则财难,法在通其情。 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 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 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
白话文翻译:
士人一生秉持道义,公众的评价看重才华和名声。 多么美好的两位白璧,价值连城。 过去在南方时,曾与他人竞争折桂。 现在成为北朝的客人,通达官籍,共同振作。 一同前往炎热的边疆,共同指挥曲州的士兵。 地方遥远却寄托着重任,不要害怕远行。 风俗复杂则财富难以积累,法律在于通达人情。 像投香与还珠这样的行为,前贤已有遗留的声音。 你看那些上奏谏言的人,接续前人的步伐走向光明。 挥手告别时赠予这些话,这些话不要轻视。
注释:
- 士生秉道义:士人一生坚持道义。
- 公论重才名:公众的评价看重才华和名声。
- 双白壁:比喻两位杰出的人物。
- 高价等连城:价值极高,如同连城之璧。
- 折桂:比喻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通籍:指官员的官籍。
- 振缨:振作,奋发。
- 炎徼:炎热的边疆。
- 曲州兵:曲州的士兵。
- 寄重:寄托重任。
- 惮遐征:害怕远行。
- 俗杂则财难:风俗复杂则财富难以积累。
- 法在通其情:法律在于通达人情。
- 投香与还珠:比喻高尚的行为。
- 前哲有遗声:前贤已有遗留的声音。
- 奏谏者:上奏谏言的人。
- 接武趋承明:接续前人的步伐走向光明。
- 掺袂:挥手告别。
- 斯言勿见轻:这些话不要轻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于南唐,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著称,其作品多反映士人的生活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为送别两位即将赴任边疆的官员而作。诗中表达了对两位官员的赞美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道义和才华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官员的赞美和鼓励,展现了士人秉持道义、重视才华和名声的品质。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典故,如“双白壁”、“折桂”、“投香与还珠”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远行和重任的鼓励,以及对法律和人情关系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士人品质的崇高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开篇点明士人应秉持道义,公众评价看重才华和名声。
- 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用“双白壁”比喻两位杰出的人物,价值连城。
- 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回忆过去在南方时的竞争经历。
- 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现在成为北朝的客人,通达官籍,共同振作。
- 连镳适炎徼,并命曲州兵:一同前往炎热的边疆,共同指挥曲州的士兵。
- 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地方遥远却寄托着重任,不要害怕远行。
- 俗杂则财难,法在通其情:风俗复杂则财富难以积累,法律在于通达人情。
- 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比喻高尚的行为,前贤已有遗留的声音。
- 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看那些上奏谏言的人,接续前人的步伐走向光明。
- 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挥手告别时赠予这些话,这些话不要轻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白壁”、“折桂”、“投香与还珠”等。
- 对仗:如“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和鼓励两位即将赴任边疆的官员,表达了对他们才华和道义的认可,同时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远行和重任,体现了对士人品质的崇高追求。
意象分析:
- 双白壁:比喻两位杰出的人物。
- 折桂:比喻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投香与还珠:比喻高尚的行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双白壁”比喻什么? A. 两位杰出的人物 B. 两座美丽的城市 C. 两件珍贵的宝物 答案:A
-
诗中的“折桂”比喻什么? A. 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B. 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C. 在比赛中获得冠军 答案:A
-
诗中的“投香与还珠”比喻什么? A. 高尚的行为 B. 财富的积累 C. 法律的制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
-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
诗词对比:
- 徐铉《送容州程员外端州吴员外》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徐铉的诗更注重对友人才华和道义的赞美,而王勃的诗则更注重对友人前程的祝愿。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徐铉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