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茟一首》

时间: 2025-01-26 01:47:31

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

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

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

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
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
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
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

白话文翻译:

我不与他人争夺猎物,常常为客人准备鲸鱼的美味。
在广阔的白雪中,我认真游览,轻盈地乘风而行。
鸣叫声在三千年的时光中停歇,游览观赏了数十座城市。
前一篇刚刚开始吟唱,便又传来后面的篇章完成的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争鹿:争夺猎物。
  • 脍鲸:用鲸鱼制成的美味食物。
  • 埋雪立:指在雪中进行探索或游览。
  • 轻举御风行:轻盈地在风中行走。
  • 鸣止:停止鸣叫。
  • 游观:游览观赏。
  • :嘴,指诗篇的吟唱。

典故解析:

  • 此诗虽未直接涉及特定典故,但“脍鲸”与古代美食相关,表明作者对美食的重视,以及“鸣止三千岁”暗示时间的悠久与历史的积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德坚,号澄怀,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深厚,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刘克庄以其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纵茟》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在诗中,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淡泊,似乎在劝诫人们不必争名夺利,而应珍视眼前的生活和自然的美。诗的前两句“不与人争鹿,常留客脍鲸”,通过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处世态度,既不愿同人争夺名利,又乐于为朋友提供美食,表现出一种宽厚的胸怀。

接下来的“遍参埋雪立,轻举御风行”,描绘了作者在雪中漫游的场景,轻盈的步伐与清新的自然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整首诗的末尾则通过“鸣止三千岁,游观数十城”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的游历结合在一起,展示出一种历史的深邃感。

刘克庄的用词精确且富有表现力,诗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景,也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使整首诗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又能引发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与人争鹿: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他人争夺世俗的名利,体现一种超然的态度。
  2. 常留客脍鲸:显示出作者乐于待客的情怀,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遍参埋雪立:描绘了在雪中的游览,突出自然景观与内心的和谐。
  4. 轻举御风行:表现出轻松自在的状态,象征着心境的自由。
  5. 鸣止三千岁:强调时间的悠久,暗示人类的历史与自然的永恒。
  6. 游观数十城:表达了对世界的广泛探索。
  7. 前篇方出喙,又报后篇成:形象地描绘了创作的过程,强调了诗歌的连贯性与生命力。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不与人争鹿”与“常留客脍鲸”,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游览,寓意丰富。
  • 拟人:时间的“鸣止”赋予了时间以生命,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一份宁静,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鹿:象征名利与竞争。
  • :代表美食、丰盛的人生。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不与人争鹿”,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与人争夺猎物
    • B. 不愿争名夺利
    • C. 追逐动物
    • D. 喜欢狩猎
  2. “轻举御风行”中的“轻举”可以理解为:

    • A. 体重轻
    • B. 行动轻松
    • C. 举起重物
    • D. 高高在上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刘克庄的作品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陶渊明更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而刘克庄则结合了历史的深邃与对友人的关怀,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